
「中元普渡」怎樣做,才能真的有拜有保庇呢?
最近在信箱中發現由鄰里單位協辦;某寺廟主辦的「中元普渡捐款包辦DM」,方案A、B、C設計得方便,你只要轉帳出一筆金額,寺方就按照你所選擇的方案幫你全部執行完成。比如說只要捐一千塊,主辦方就幫你準備好一個套裝的供品,有米、飲料、泡麵、餅乾….等等。儀式做完後你就可以來拿回去,或是不拿的話,就幫你把供品捐給弱勢團體…。所以人也可以不用到場,反正有法師為你“認真服務”就是了。
現代人愈來愈講求便利和方便,使得宗教人士也必須「給你方便」,本來這也是善意的,可是到後來就開始發生變化。比如說,「普渡」本來是出於慈悲,藉由意識到孤魂野鬼的存在,讓我們感謝自己的豐盛而透過這個活動去照顧他們,本來的目的不在於為自己求福,而是單純為無形的眾生奉獻。但因為要省事,人開始只出錢去讓別人去包辦,也不管準備的供品有沒有那個價值或品質:也不管那些供品是不是自己想買來奉獻的,因為不再透過一個親自參與的過程去經歷「普渡」的意境,於是就愈來愈遺忘普渡的意義了。現在,如果問很多人:「那你為什麼要參與這個普渡活動?」結果會發現答案是:「沒有參與的話會不心安,寧可信其有吧!」變成是因為害怕「好兄弟」或為自己求庇佑而做的。
於是某些宗教人士也樂得迎合人們這種害怕與利己的心理,推出種種普渡商品,變成他們的生財旺季。最初出於善意的「方便之門」到後來因為有利可圖,演變成去「操作」這個「方便」,將「普渡」的意義扭曲成為自我而服務了。所以我們必須思考一下當我們這麼想求「方便」和「心安」的時候;在商業利益上最大的受惠者是誰?這樣是不是間接助長了某些宗教人士撈錢的慾念,讓他們的心愈來愈偏離正道呢?當我們不用智慧去使用我們的金錢,這樣能積陰德嗎?還是反而造業了呢?
有人可能想:或許我沒能透過親自參與去體會普渡對我自己的教育意義,但至少付出金錢做了法事,總能對我有所庇佑吧?
試想,若一個孤魂野鬼跑去一個普渡的地方,看到成堆一模一樣的東西,他在享用了以後會知道是吃到誰的供品嗎?就算上面寫了名字、住址,他真的會認真循線追蹤,然後有恩必報嗎?難道他們不懂得「普渡」就是「免費供應」的意思嗎?請試著換位思考,如果你到鄉下去吃人家做醮的免費流水席,既然已經說好是免費的,吃完以後你不就也是很開心地抹抹嘴走了,甚至只想知道下一次的是什麼時候,不是嗎?
所以真正的「保佑」,是因為以慈悲心去做事,在參與的過程中激發了自身的幸福感、平安感,所造就的內在力量。是被提昇了的內在頻率帶來了逢凶化吉的作用,而不是藉由外界的存在來給你什麼保護盾牌。所以中元節本來是一個練習感恩自己的富足、練習奉獻的活動,如果能回歸這樣的本意,那麼這樣的「中元普渡」,就真的是「有拜有保庇」了!
當然,在普渡中受到照顧的無形眾生,也會增加對人類的好感,因而彼此善待,自然形成好的循環。然而所謂的鬼道眾生中,很多也是在世人的祖先,就算你沒有在中元節進行普渡,平常能多做對這個人間有益的善行,他們看在眼裡,也會覺得這等於是替他們在照顧後世子孫,他們也會心生感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