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393328_91475 [轉換]-01.png

章成禪師對你說

文章不定期更新,歡迎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文章消息。

《「觀自在」,就是去了解對立面》—解碼地球功課的奧秘

人投生來地球所做的功課,看似各式各樣,卻有一個很大的共通點,那就是「黑白對立」。

你看無論是歷史上哪個時代,人類社會總在不知不覺之間,演化成某種對立的態勢;南朝對北朝、東德對西德、資本主義對共產主義、黑人對白人、窮人對富人…這就是地球教室很大的特點。

個人也一樣,人我關係之間的受苦,幾乎都是因為其中隱藏著的「對立面」無法有效化解,因而一直朝著負面循環發展所致。所以小自個人大至國家,人類在地球上要學的功課,其實可以說都是在處理「對立面」。

如果你明白這個;開啟了這個「覺」,那麼你就可以在你人生遇到的各種苦、各種瓶頸裡面,用心去挖掘出其中所隱含的「對立面」,去完成這個「對立面」的功課的學習。當你完成了它,你會發現在這個「對立面」上,你的「慈」會油然升起,原先的「悲」就不見了。然後,你會有一個更高視野去找到你的出口,同時對原本對立的那一方,也真的是有益的。

所謂的「做對立面的功課」如果是在商場上,就彷彿是大家說的「化危機為轉機」。當你碰到了一個很大的無常或阻力,它本來像是個很大的威脅,然而當你從裡面看到另一片藍海的時候,你就會看到這個危機其實當下也是個轉機。很多大老闆就是因為這樣,生意才能一層一層突破,一直往更高層次去走,而成為大老闆的。

所以為什麼我們來地球要做這些「對立面」的功課?道理也是類似。因為當你有做這些功課,你也會一層一層從人生各階段的受苦與不自由中突破,獲得更大的創造力,使得更多的豐盛與財富自然地跟著到來。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遇到「對立面」就會被困住,有的人卻可以化危機為轉機?他們的差別在哪裡?答案就在於他願不願意從那個「對立面」中去挖掘更多不是「對與錯」、「好與壞」的東西,還是只能停留在他的立場裡面,簡單地給對方貼上一個標籤(一個論斷)?

例如有些父母談起自家小孩,你總會聽到他說:「我太了解他了!」然而有一天小孩子突然離家出走,父母驚慌地到處去詢問孩子的同學朋友之後,才發現平常認為的「太了解他」,根本只是「太習慣去從那個角度去看他」;而這個自己認為的「太了解」,其實剛好就是一個造成彼此問題的「標籤」。

在人生中,往往當你經歷了更多;可以看到更多東西以後,回憶某個當年,你就知道事情不是只有當時的自己所看到的那幾個角度而已。在你所認定的對方的「黑」裡面,其實也有他的「白」,甚至於如果當時易地而處,你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然而大部分的人面對人我關係中的「對立面」——無論夫妻之間、兩代之間、同儕之間、自己與社會之間…在那個當時當刻,常常是直接被情緒抓走;若非數落對方的不是,便是給對方貼上一個「有罪」的標籤。然而這些只會使得這個對立的功課延續下去,讓情況愈來愈惡劣、自己人生也愈來愈苦。到後來所有對那些「對立面」的抗爭或攻擊,又全部會返還給自己,變成「我的人生為什麼會這樣」的一種深沉的悲哀。

所以為什麼大家都說,人活得愈久就愈難快樂呢?道理就在這裡。因為生活中諸多的對立面出現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是被情緒帶著走,然後就用「打」或「逃」的簡單模式去處理——如果你的憤怒大於恐懼,你就來硬的;如果你的恐懼大於憤怒,你就用討好的。然而無論是透過攻擊對方或委屈自己,你保有了想要的東西,但在你的心靈深處,都會添上一筆「悲」的烙印——對於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人的滄桑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也有人說:「就算贏了也是輸了。」很多被大家歸類為「人生勝利組」的人,大家認為他們應該最有本錢過得愜意美好,可是他們卻反而開始走入了宗教、修行,為什麼呢?因為即便他們在諸多對立中一直是贏家,卻也因為一直往上階層走,而看到了比一般人更多的「黑暗面」,所以他們的「悲」是更深刻、更能夠感受到佛教所說的「苦諦」的。而由於這份「苦」不是表淺層面的不快樂,所以也再不是表淺層面的享受與擁有能夠消除的,這才讓他們走入了宗教或心靈世界的探問。

那麼是什麼「黑暗面」,讓他們的內心難以再因為這些金錢地位而感到快樂?其實就是「人間的本質就是對立」。即使他總是在對立的賽局中成為贏家,可是這個歷程也讓他親身經歷到:這整個世界;就連他最親近的家人、親友,也都是在彼此算計、爭奪,利益總是超越愛的。

所以真正擁有過世俗富貴的人,反而比較容易接觸到生命的「苦諦」,因此如果有一天他開悟了,他的開悟會比一般人更接近脫離輪迴。(註1)

其實,並不是「人間的本質是對立的」,而是地球教室的特點正是「要讓你從對立面的挑戰,去突破自己心中的對立」。「對立面」是用來幫助你去尋獲那個「可以不對立的」的「更開悟的你」!所以如果你沒有「有覺地」去學習超越這些對立的智慧(轉悲為慈),那麼無論你在抗爭中是贏家或輸家,你都會在內心深處累積那份「悲」的能量,然後因為這份悲又回到地球,再一次要在同一個「對立面」的考卷裡,試著找出你更高的出路。

反之,如果你把握著現在的這一世所遇到的對立面功課,一個一個去超越了,你也會反向地把自己累生累世的「悲」,一個一個地轉化為「慈」,加速你從地球功課畢業、脫離輪迴的進程。(註2)

(註1)更深刻的內涵,可閱讀「回家」一書,P.126~P.130。(章成、M・FAN著。商周出版社) (註2)更多學習,可參加單堂課「原來我是這樣來地球—談靈魂投生的原理 」課程連結請進入「章成禪師的無盡法界網站」,搜尋「轉化人生的藝術」單堂課。

接下來我們要講一件很重要的事。

「悲」其實並不只是一種情緒上的滄桑感、無力感而已,它更是一種「因果業力」。也就是它會在你將要變得更開闊時,跑出來拉住你,不讓你離開那個苦的地獄。

這就是很弔詭的地方,例如你看到一個人過得不好,一直都好像很不快樂,你會以為他會很嚮往快樂,然而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累積了很多悲傷,有一個在他的潛意識中「更裡面的他」,會不甘心「就這樣」變得快樂。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來老師這裡上課的學生,他本來活得很苦,當他上課之後有了一些領悟和鬆綁,感受到喜悅的能量開始在生活中冒出來的時候,內心卻會突然冒出一種不安、一種「無法去認可與承認這份『當下喜悅』的存在」的矛盾。 因為累積在心底深處的那個「悲」,亦含藏著許多在這個悲裡面建立起來的自我認同。例如說,如果他去承認現在的喜悅,那麼「以前的那些算什麼?」所以其實這個「悲」並不願意接受另一部分的自己正在「改善並且變得更好」。那個「悲」遇到光明時,反而會變化成「不甘心的能量」,來拉住這個想走向光明的自己。

這就是大家聽說過的「因果會抓住你」,其中的一個原因。

人類的「底蘊」其實儲藏著很多的「悲」,而那個部分其實是抗拒著喜悅的。它不僅會抗拒喜悅,還會隨著時空環境變換著各種合理的理由,讓自己可以繼續支持自己的「對立心」,因為這樣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與優越。

上面這段話如果有點艱深,我們可以用一段更淺白的話來描述: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其實並不覺得「自己是有福氣的人」,那他又怎麼會真的願意別人過得好呢?如果他看到「別人」的時候,其實都是一直陷入比較、羨慕與嫉妒當中,那麼不管他以何之名去做什麼,真正的動機都是要去佔有他認為的「比別人」更好的位置。因為他渴望的是以「贏」(被羨慕)來感受自我的「價值」,所以他其實是要這個地球的「對立」的。

所以當他日子混得不好、自認成為輸家、覺得很苦的時候,雖然也會說好渴望擁有喜悅的能量,想要學習如何安住於當下、能夠在當下去看見感謝…可是那個「我沒有福氣」的底蘊,卻總是會在他感受到喜悅與感謝,緊握的雙手有一點兒要鬆開的時候,忽然以一種莫名奇妙的恐懼與不安,強烈地襲擊他,讓他本來要鬆開的手又握緊起來,重新跌回那個想要再去佔有(即製造對立)的「負能量循環」裡面去。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覺得自己很認真在上身心靈課,內心也開始感受到鬆綁與喜悅,卻還是一直看到自己這個黑暗的部分;好像是有一股很大的負面力量在牽制住他。確實,這樣的「因果業力」是存在的,因為這個「我不是個有福氣的人」的底蘊,它不只是一份悲傷的情緒,更包含著自憐、強大的不甘心、憤怒、以及很痛苦的低自尊所幻化出來的強烈自我證明的渴望。

所以為什麼如來會一直告訴大家:脫離輪迴的路,其實就是一個「由悲轉慈」的過程,而「豐盛感」在修行的路上是很重要的(註3)。因為「悲的底蘊」和「二元對立」之間是一個互相增強的循環生態系,你如果懂了、對這些有「覺」,那你就不會想要被這股「循環」所造成的漩渦拉下去。

(註3)延伸閱讀書籍「讓我的功課,變成我的精彩」p.220《為什麼你的生活必需豐盛?》(章成著。商周出版社發行)

接著再說回來今天的主題。

地球功課的特色為什麼是一直在呈現「對立面」呢?這個對立面就是要提醒你去看到:有對立就有功課。這個對立面是幫助你去意識到自己的功課在哪裡,它是給你一個線索。

例如不管你怎麼講、怎麼做,你的孩子還是一直跟你唱反調;不管你怎麼努力、怎麼拼命,你還是賺不到錢;或是不管你怎麼付出、怎麼忍耐,你還是得不到一份愛…這些都是你生命中的「對立面」。又好像有的人會說:「我為什麼會生出這樣的小孩?」「為什麼我會嫁給這樣的老公?」「為什麼我遇不到伯樂?」有的人甚至說:「為什麼我會生在這樣的時代?」

其實這些好像跟你作對的人、事、命運、甚至時代,裡面就是有你可以去通過的功課。如果你願意去研究、去打開你自己的視野與智慧,你一定可以破解這個「對立」的謎團,讓你人生的僵局突然轉動起來。一旦如此,你原先渴望的心願就會輕而易舉實現了。

那要怎樣去修這個「對立面」的功課呢?如果你願意放下你現在持有的角度與立場,真的去多方研究、了解你的對立面,你就是在修這個功課了。

所謂的「多方研究了解」,就是對於那個你不認同的對立面,你會去研究它的相對條件、緣起、形成的脈絡,看出它在時空環境下的「必然」…等等。

例如原本從你的角度你會覺得某個人是壞人,可是當你「多方研究了解」,再去進入他的角度思考,你可能就會發現他並不是壞人,他只是在保障他自己。而如果你有他的過去、他的經驗和成長背景,你會不會也做同樣的選擇呢?如果也會的話那是為什麼?當你有這樣去觀察和自問自答時,你就不是在「對立」,而是真的有去「看」那個對立面了。

然後常常你就會發現:「對立」並非必有一方是錯的。甚至你會發現從對方的角度來看的話,你也是錯的。所以當你能夠用「他的對」回過頭來看你所做的事,你就明白他為什麼要跟你對立了。

當你了解到這個程度時,當下你的心就沒有「悲」,而是跑出「慈」來——你的慈就開展出來了。說不定你馬上知道你可以怎麼做去照顧對方的心境,然後再提出雙方都可以雙贏的方案(註4)。

(註4)延伸閱讀書籍「愛得聰明,對我們都好」p.239《如何發自內心,圓融地說話?》(章成著。商周出版社發行)

那麼對於「對立面」,願意給自己更多「觀察的自由度」,這其實正是在修《心經》的「觀自在法門」。

《心經》的第一段經文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段話裡面的「觀自在」,其實就是在修這個「對立面」的功課。「觀自在菩薩」就是因為修「觀自在」而成為菩薩的。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對立面,你都讓自己擁有在裡面「觀察的自由」,你就是另一位「觀自在菩薩」了。而這樣修習久了,你的生活真的會愈來愈輕鬆、愈來愈有辦法,而沒有對立的沉重。

為什麼呢?因為當你真正了解一個人、一件事、一場局勢的脈絡的時候,你就不會有對立的情緒,而會有駕馭的智慧、以及可以等待他人的「慈」(平靜與自在)。

這就是觀自在菩薩以他實際有效的修行成果,去證悟到的心得。

觀看世界上的事情的時候,自己愈熟悉的觀念,反而愈有可能障礙住自己。就像人年復一年從地球上看月球一樣,無論再怎麼熟悉,其實還有足足一半的月表從未能看見,除非你開始給自己「觀察的自由度」。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如來常常叮嚀我們,不要成為一個「酸民」。因為這個「酸」的情緒,會讓你一直重複地只以幾個你所認定的觀念與角度,去看世界和別人,那麼你對立的情緒隨著年紀便會不減反增。可是當你在酸別人、酸這個世界的同時,你也是在不斷地「插自己刀」的——持續加深自己的無力感,強化生命深層的「悲」。(這個世界是如此不公、善良是如此無用…等等。)一旦如此加強化下去,你就必須讓自己否認「可以找到慈」、「可以找到雙贏的出口與喜悅」的任何前人留下的智慧;以及否認你的高我給你的提點,以維護這個情緒自我的自尊,及沈溺於憤怒的正當性。然而這樣你的生涯就會漸漸地往下走,從地獄的第一層慢慢下降到第二層、又從第二層慢慢下降到第三層…

這並不是在說你不好,反而是在告訴你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那就是「其實任何事都有出口的!」就是因為任何事都有出口,所以才能夠「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就是透過他「觀自在」的本領,而能夠一一拿掉他心裡的對立,獲得了生命莫大的輕鬆與自由。

所以要修這個「觀自在」其實也沒有那麼難,重點是你有沒有意願要這樣去試試看。如果你覺得你就是要佔上風、或是你就是覺得很不甘心,你就不會想要這麼做;然而如此你就是被你自己過去的因果業力拉住了。否則的話,當你能夠消除一個對立面,你是會立刻感受到它的價值的!因為你會看到事情順暢了、心境喜悅了!更重要的是,你的內心深處會感覺到一種「回到愛」以及「人生有希望」的感動。而這份感動很明顯就使得那個生命底層的「悲」被削弱,而你開始感受到「我真有福氣」的感覺了!而這就是一股向上揚升的能量——是你通向解脫輪迴所需要的能量。

也就是說當你不再被過去的因果纏繞、抓住,已經可以去開創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這就是一種靈魂的自由。這種靈魂的自由,即是開悟與喜悅,會讓你的「當下」真正變得輕鬆自在,感覺自己終於可以深呼吸了!

像有過憂鬱症的人就特別可以感覺到,有時那個憂鬱的「當下」,就好像被一顆大石頭壓住,沒有辦法呼吸,想哭也哭不出來,可是又有一種無法描述形容的「悲」。那我們剛剛說的「靈魂的自由」,就剛好與此相反;當你得到這樣的自由的時候,這份喜悅並不是高昂的狂喜或興奮,而是一種平安,你會覺得真的就是用「自在」兩個字來形容,最貼切了。

而這就是「觀自在」。

所以老師總會對來上課的新同學說,我們的課是一種「浸泡」——它不只是知性上的,還有能量上的潛移默化。所以你不能很執著地,一來就只想要「解決自己認為的問題」。因為人生不是聽到一兩個角度,就夠使你離苦得樂、你就可以向上走的。老師要透過很多善巧方便,漸漸改變你的底蘊,讓你感受到自己是一個有福氣的人,那你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很容易被情緒抓進去。然後再透過很多如來的訊息,讓你了解你自己的模式裡面,一直會產生出來的對立面有哪些?再經由「清楚=療癒」,將這些對立面一個一個拿掉。於是,這個「浸泡」的過程會讓你累積很多很多的小開悟,最後才會匯聚成一個你的大開悟。

也就是當你透過上課,去了解人生的很多對立面裡面,其實有更高的視野是可以去勾消這個「悲的對立」,讓你獲得能力去轉動現實人生的時候,你就是在走向「觀自在」了。

那麼,當你有這樣的品質出現的時候,你的心境就會有一種「平靜與安然」。你不再被你之前的那些觀念和角度捆綁,獲得了好多的輕鬆與自在。而不被自己以前的那些觀念和角度所綑綁,你放過的是誰?其實不是別人,是你自己。也就是你不會再有那麼多情緒去折騰自己、插自己的刀了。

這個「觀自在」的過程,就是觀念的解構(看見空性),但這個解構並不是你失去了什麼,反而是你變得「更有」了!有什麼呢?有空間、有自由、有平靜、有創造力。

而你的內在的空間隨著你修練的觀自在法門,會變得愈來愈寬廣,那麼在這個空間裡面呼吸與生活的你,當然就會愈開心、愈容易有由衷地感謝了。

然後你也會知道以前為什麼會去貼人家標籤?其實都是因為情緒——那一張張的標籤就是你的情緒。

當你把好多好多的標籤,都從這個你放眼望去的世界上一一撤除的時候,你會發現在你心裡出現的是一片青空、是一片藍藍的天!你真的變得輕盈自在!於是你會知道,你真正釋放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文章的最後,老師想說的是:神佛很偉大的地方,就是有能力把很深的東西,用非常淺白的方式說出來,但是隨著每個人的人生閱歷愈深,你也會知道這裡面所含藏的深刻意義。所以今天所傳遞的訊息,大家都會聽得懂,但如果是在自己的生命中有過某些經歷、稍微有點年紀的人,在這些淺白的說明之下,他是會有另一番「更深的懂」的。那種「懂」就是有一種「更加把人生的智慧提煉出來、整理出來」的豁然。

所以為什麼老師有很多學生中,可以定下心來長期跟隨、學習的,都是一些人生比較有去「經歷過起起伏伏」、或是比較能從別人的經歷去「看」的人。因為他們聽了如來在課堂上傳遞的訊息,都會知道它們的珍貴;知道來學習這些智慧,其實就是在變得「早知道」。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身旁別人的故事可以去驗證。

也因為有這些可以去驗證的故事,他們又會看到這些貌似淺白的語言裡面,有更深邃、更完整的對人生的解答。也就是說有些他經歷過、或是看別人經歷過的故事,本來他對那些也沒有這麼多的想法,可是現在聽了神佛的訊息以後,以前的經歷就變成了好多好多禮物,一個一個跑出來了。這就是「深邃」的意思。

而當你過去的經歷透過現在的聞法,變成好多好多的禮物一直收到的時候,你就真的可以開展出三年、五年、十年的「早知道」了。也就是你不需要再花很多的成本去親自經歷很多的人生岔路,就有能力舉一反三,事半功倍地去做事。因此你的人生相對於沒有聽課以前的自己,等於走向了另一個更輕鬆、更能夠心想事成的平行宇宙。這個就是他們來到課堂學習,一直在體驗的能量與效果。

所以來課堂上打坐、聆聽如來的智慧訊息,這樣的浸泡對生命是非常有益的。因為如來所教的東西都非常具體,不會談玄說妙讓你似懂非懂,然後回到生活中變成一種「怎麼說都對」,卻又無法真實轉動人生的自我安慰。

因此無論是進入宗教的領域或是身心靈的領域,請記得你的重點都應該是「要去學習智慧」。因為你是來成佛,不是永遠要在那裡崇拜佛、崇拜上師、參加法會的。宗教或靈修應該是要讓你一直去解開束縛、變得更自由、更開闊、更有愛。而當很多原先的觀念你都打開了、很多標籤你都不會去給人家貼了,那麼就算人生還是會碰到功課、會遇到暫時轉不動的困境,你也不會停留在那個「悲」裡面,而會在那個「一直收到禮物」的裡面。

也就是用更通俗的話說,雖然你在人生中好像還是有在「繳補習費」,可是你的每一筆補習費繳得都會非常值得。因為除了你一次就能學會,不會再重複犯錯之外,這個經歷還能幫助你更知道怎麼去做人做事,讓你賺回更多。

透過曾經經歷的悲,去一一轉化為慈,有一些人本來很憂鬱、很膽小,但他現在不只是變得很喜悅、很豐盛,甚至他還可以變成一位老師來帶領別人,去穿越同樣的問題。這其實就是「奇蹟」,這就是你不必追尋、不必等待、不必空想,自己可以給自己的奇蹟。

可是雖然說,這份奇蹟是你給你自己的,然而當你回頭看,卻可以深深地感覺到在這條路上,真的是有無數的恩典存在,不是單單靠自己成就的。原來,生命真的是一場,充滿宇宙之愛的奇蹟!


※文章歡迎分享,請註明出處連結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

圖:京都 清水寺

​連結已複製!

4393328_91475 [轉換]2-01.png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畢。經歷自基督教、佛教、新時代身心靈課程之洗禮,已實修四十多年、專注於樸素禪修三十餘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