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生發明了交換人腦的方法,而正好有兩個人都互相羡慕對方,一位是體弱多病卻多金的富翁,一位是身體強健卻清貧的窮漢,他們願意動手術交換彼此身份。於是這位醫生成功地為他們進行了人腦交換術,他們也滿心歡喜地開始過著另一個人的人生。
那位體弱多病的富翁成為身體健壯的窮漢,雖然窮,但憑著富翁這個生意頭腦,幾年之後,又累積起了財富來;不過也因為勞心勞力,身體健康日漸折損。而窮漢腦袋換到富翁的身體以後,龐大的財富讓窮漢覺得再也不需要為衣食煩惱,還可以盡情享受人生,由於無憂無慮,原先體弱多病的富翁身體居然便漸漸健康起來了。但是由於不善於管理財富及生意,幾年之後,財富便日漸縮水了。
又過了十幾年後,住進了健壯窮漢身體的富翁,最後還是發展成體弱多病的富翁;而住進了富翁身體的窮漢,最後還是發展成了健壯的窮漢。兩人都回復到原先的模樣。
因為我們的腦袋沒換(或換得很慢),所以生活其實存在著換湯不換藥的重複性。如果對於目前發生的問題找不到癥結點,可以試著想想,過去有沒有類似的狀況發生?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經歷,並自問:有沒有類似的心情、類似的處境發生過?這樣可能會有解。
有一個女人老大不小了,五年來卻換了十個工作,雖然每次離職的理由都不盡相同,但「工作不穩定」這個事實,讓她不得不在自己身上找找解答。她終於決心來找我談談,於是我請她仔細回想一下:每回覺得想離職的時候,有沒有哪一種感覺,是幾乎每次都會出現的?
女人認真的沈思了一會兒,說:「好像有耶,每次工作到後來都會覺得委屈,也會生氣。」
我幫助她去將這份感覺解碼,過一會兒她終於解碼出來了,她的生氣是在說:「這社會好現實!」她發現每次離職的原因雖然不盡相同,但最終都會產生這樣的感想。
我們於是一起就「這社會好現實」的感覺再去深入,結果掏出了她內心更深處的感覺和信念,那就是:「我覺得對自己好沒有信心,我好希望被接納、被愛,為什麼這世界這麼冷酷無情?」
原來這女人把這份被呵護的渴望,無意識地期待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包括職場的人際關係。所以連一般人的公事公辦,老闆口氣稍微差一點,她的內心都會受傷。日積月累下來,工作意願變低、成效自然也不好,自我感覺又更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每天要踏進辦公室都覺得好痛苦,最後就會找個理由辭職了。
突然明白了多年以來無法穩定工作的原因,她剎時放下了對過去好多人的不諒解。因為此刻再去回顧,就知道其實那些老闆或主管真的沒有什麼特別不好,其他同事也受到一樣的對待。可是當時就是不願意去看這點,也好像看不清。
不自覺地在職場上尋求呵護,就像到街上隨便期待一個年長的女性或男性來給我們母愛或父愛一樣,當然會導致自己容易受傷和別人的無法理解。看到這點她真覺得過去的自己好好笑,可是心裡同時也輕鬆了,她明白自己該長大的部分了。
我們很可能在人生的歷程中,好幾十年都圍繞著同一個功課打轉,如果能夠發現自己的重複,便有機會找出那個重複的核心點,打破這個重複。
造成人生重複的核心點,真的不容易看得出來,因為許多事件表面上的成因和內容,看起來大不相同。但有一個可能的辦法:
請試著用一句話來訴說自己這些年的際遇。
過去的三年、五年…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裡發生的事很多,要用一句話形容很難嗎?別擔心,不需要絞盡腦汁,只需要非常誠實的,願意傾聽發自內心的聲音,你就會聽到。例如,也許你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這些年我都在忙著討好別人、這些年我覺得世界對我很不公平、這些年我一直在面對生存問題、這些年我覺得我一直被背叛…等等。不要用腦袋去質疑你自己,譬如說:有嗎?只有上一段戀情我覺得被背叛,我怎麼能夠說這幾年都這樣呢?請相信未經思考,來自內心的真實感覺。
通常這來自內心的「終歸一句」,會點出我們重複出現最多的潛在心境。而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線索,讓我們順著它去探尋出某種源頭,而這源頭很可能就跟此刻遇到的困境有關了。
人生遇到困境,很多人並不是真的去解決這個困境,而是用退縮或逃離的方式,讓狀況暫時解除。可是往後這個困境就會一直出現,且變得愈來愈嚴重、讓你的損失愈來愈大。就像是牙齒蛀了,本來及早去看醫生,花個十分鐘補一下牙就好;可是有的人就總是會拖到牙根都蛀蝕了,只能整顆拔掉換成假牙才去看醫生,那當然是既受罪又要花大錢。然而任人生重複,後果比放任蛀牙還可怕。因為如果重複多了,人的心態會逐漸變得偏差,更認定是自己命不好或是錯都在別人身上,變得「積重難返」、「積非成是」,到後來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可以改變、或需要改變!(都在怪罪別人,自認是受害者)這樣一生就都要沈淪在同樣的苦海裡了。
然而發現重複、願意去透視重複,你就有機會一刀剪斷迴圈,讓人生開啟全新的風景。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的人生又在重複時,請不要氣餒,要拿出勇氣和智慧去開啟你的「覺」,讓「清楚=療癒」,這才是真正的「學佛」!如果你覺得靠自己好像沒有辦法弄清楚,你可以來上課、或是來找老師討論,借助別人的經驗與智慧去加速你自己的成長。這樣你就可以截斷在這個階段一直重複輪迴的模式,跳階到更順利、更有福氣、甚至收入更高的良善循環裡面去。我們很多同學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他們現在上課,已經不是在療癒階段,而是在「創造豐盛」的階段學習智慧了。
發現重複,如果能夠成為你奮發「學習智慧」的動力,那麼你就會讓這個「重複」的深刻歷程,變成生命最有價值的禮物!

圖:京都 東福寺芬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