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我的課堂上,有學生問了有關親族的長輩,罹患失智症的問題。失智症並不如字面上的意思那樣單純(甚至有人把它想得很可愛),其實,失智症不只是會迷路、忘記已經吃飯,還常常伴隨著幻覺、妄想,甚至發生行為暴力,最後連生活自理的能力都會喪失。
根據推估,全台失智症患者大約有23萬人,並且依台北市衛生局的統計,去年(2015年)失智症首次進入台北市女性十大死因了。誰會得到失智症?我會嗎?雖然這幾年經過不少新聞、媒體的報導,大家對失智症已經不陌生,然而到底為什麼會得到失智症?這個問題對很多人還是一個可怕的謎。
得到失智症的原理,與中風其實很相像,就像一個人血管不通暢,循環變的不好,而他不去解決,一直在那邊忍耐著繼續做事,雖然外表看起來好像跟別人一樣可以工作、生活,可是淤塞的因素沒有消除,淤塞繼續不斷累積,最後就釀成了嚴重的問題。
同理,當你的人生遇到情緒卡住、心裡會打結的事情,形成了一個「內在的淤塞」,但是你不去透過「弄清楚」來疏通這個不通,只是忍耐著繼續在這個不通裡面去生活(逃避),那麼這種生活態度,就會讓你塞住的地方愈來愈多,把自己的身心壓得愈來愈重,當達到一個臨界點時,大腦就開始受損了,失智症就是這樣來的,它其實是一種身心症。
所以什麼人容易得到失智症呢?如果用一句很簡單的話說:愈會逃避的人,將來愈容易得到失智症。
相反地,遇到「心情的塞住」,愈是有透過「清楚」去打通的人,老的時候就愈不會失智;因為他的腦神經系統會一直被活化、被年輕化,他會活得比一般同齡的人更年輕(眼睛會炯炯有神)。我們曾說「清楚就是療癒」,遇到問題能夠去清楚,打開心結,腦子真的就不會打結。
練習冥想有助於預防失智症嗎?有的,因為透過冥想,能幫助你擁有平靜的心,去弄清楚自己原先會打結、弄不通的地方;但如果冥想之後沒有透過一個學習智慧的過程,去解開實際生活的困擾,單單企圖以冥想(練功)來抑制情緒(有人竟稱這為「療癒」),這反而會讓你的身心打結、錯亂得更快;輕則別人看你,都覺得你怪怪的,重則真的會發神經----而這也是另類的失智症。
社會上流傳著有一些老人家會被「魔神仔」帶走,其實那就是一種失智症所產生的幻覺行為,你可以去觀察,這些老人家,他們大多都是活得比較渾渾噩噩的類型,也就是遇到問題,不太願意去思考、變通,總是得過且過。
有人問:可是有一些人很聰明、很有才華、在社會上也很有成就(甚至是名人),感覺上絕不是渾渾噩噩度日的類型,可是後來為什麼也得到了失智症呢?
「聰明」和本文說的「清楚」是不一樣的。這些看起來聰明,卻得到失智症的人,他們生命中都有一塊一直被他們自己壓抑住的部分,在那個部分他們其實是很無力感、卡得很厲害的;但正因為他們比較聰明,也更有意志力與能力,所以他們反而運用這些能力,欺騙自己的頭腦去轉移注意、遺忘與合理化,而不是去將那個卡住的部分,透過「清楚」去打通。也就是說,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反而逃避得比一般人更凶。不過,年輕時很有才華作為,年老時卻會得到失智症的高危險群,有一個特徵就是:通常在還沒有年老時,早就有其他身心症等問題了!只是他們很會忍、很能掩飾,不會讓周遭不太相熟的人們知道,所以一旦老了以後演化成失智症,大家就會覺得很突然、很訝異。
另外一種類型可能也會讓大家訝異,有的人特別會悲天憫人、甚至跑去非洲當志工…等等,這麼有愛心,為什麼也會得失智症呢?其實,如果是因為心底藏著對世界很深的無力感、或對自己抱著很高的道德清白感、或是想逃避很嚴重的感情空缺,所以跑去投入在這些事情上,那也是將來得到失智症的高危險群的。不少人以為只要是很致力於做公益的人,都是因為愛心過人,其實是不一定的,那怎麼分辨呢?也許外人真的不容易分辨,然而在他做著愛心工作的表面下,他自己知道:有一個並不快樂的自己,他其實活得並不快樂。
就像以前我們曾說過,很多遷居到台東山上的人,都說他們喜歡大自然,可是真的是因為喜歡而住在那裡的人,就會真的很快樂;但若是帶著內心的淤傷,為了避開人群、避開傷心的過往而來到山上的,只要跟他們相處久一點,你也能感覺得到他們內心有個傷疤、有個不快樂,是外人不能碰的;而那個悲傷就像一隻謎般的生靈,晝伏夜出,但你若要問牠的來歷,彷彿付之闕如,連本人都不知其來由了。
「逃避」其實就是一種無奈,被這種無奈所推動的人生,會讓這個人的潛意識,覺得活著是一件沒有多大意義的事,慢慢地,那種「不想活了」的病菌就會在心靈裡增生,說白了,就是覺得活著就好像是在等死罷了!(但當事人不見得意識到)那麼慢慢地,身體的病症就會反映出這樣的心境。只是失智症這種「等死」的方式,實在是讓自己、讓家人都相當痛苦的刑罰啊,就好像從地獄的第一層開始,一層、一層的往下淪陷,身不由己了。
總而言之,失智症其實也是身心症的一種,它是心理的壓力,慢慢演變成生理上缺損的一種現象;愈持續隱藏著壓力、無法解套的人,就愈容易得到各式各樣的身心症,那麼年老以後,得到失智症的機率是比一般人高的。
該怎麼辦呢?答案只有兩個字:豁達。但「豁達」並不是你說服自己要這樣,就能做得到,也不是你選擇到青山綠水之間,那個心結就會自動消散的;「豁達」是你讓自己的生命愈來愈開悟,所綻放出的風采。所以想要真正地「豁達」,只有你願意去面對自己的壓力來源,在那個地方真正有了清楚、有了解套之後,你的人生更上一層樓了,那種豁然開朗的海闊天空才能夠自然地到來。這便是我們在「回家」那本書中,曾經說過的重要概念:「清楚就是療癒」。包括失智症在內的各種身心症,其實都不可怕,只要你遵循這個概念去面對自己的生活,無論在哪裡跌倒,都願意在那裡腳踏實地學習智慧,從「無明」走向「清楚」,而不是覺得很糗趕緊爬起來硬撐往前,那你的身心不但不會堆積滄桑與折損,更能夠持盈保泰,這就是最有效果、也最值得讓你身邊所愛的人,去知道與實踐的預防醫學了!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