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愛,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製造問題?》
有時候你很忙,實在很想把某些事情交給某人去代勞,然而一想,事情如果交給他去做,很可能會讓自己更麻煩,所以還不如自己做比較快吧。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嘆嗎?為什麼那個明明是近在咫尺、本來最可以幫忙你的某人,卻會讓你有這種感覺呢?
因為「有能力的人是在處理問題,沒有能力的人是在製造問題。」答案也許像是這樣。
也就是說,沒有能力的人也想要處理問題,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總會製造更多的問題。
例如你請某個人去處理一件事情,結果他每一個程序都要回來問你說:「這樣對嗎?」「要這樣還是那樣?」或是每做了一點點進度,他都要發訊息來回報,說他做了什麼什麼,要讓你知道他有在做、希望得到你的讚賞。這其實對於忙碌的人而言是一種困擾,因為一直要分神去幫你做判斷、為你的每一個動作負責、甚至還要一直感謝你、嘉許你…那麼與其找你去做,還不如自己去完成比較快。
今天我們就要來談談這樣的現象:有一些人,他認為他是想要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可是對別人而言卻剛好是在製造問題,可是他自己卻不自知。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你的生涯發展一定會碰到「隱形的天花板」,無法再受到別人的器重、甚至會被別人很有技巧地打入冷宮去。而若是在夫妻關係裡面,這種不自知的狀況,則會形成彼此感情最大的殺手;明明彼此也沒有什麼重大的衝突或問題,關係卻一步一步走到瀕臨破裂的局面。
※
最典型的「問題製造者」是發生在網路上的笑話影片當中。男生問他的女朋友等一下想吃什麼?女生說:「都可以呀!」男生說那我們就去吃披薩,女生立刻說可是披薩前兩天吃過了;男生又提議那就去吃燒烤,她又說她今天穿這樣不適合…總而言之,到最後男生發現她根本不是她說的「都可以」,而是「沒有一樣可以」。你一直在幫她處理問題,她的角色卻變成在製造問題。
然而,這個女孩有沒有意識到,她已經不自覺地變成了一個「製造問題」的人呢?其實是沒有的,她並不是有意的。
很多人不喜歡開車的時候,被副駕駛座的人一直「提醒」,可是副駕駛座上的那個忍不住一直要「提醒路況」的人,也總覺得自己是善意的。他會說:「我也是在幫你留意,為什麼你要對我這麼不耐煩呢?」直到有一天他自己終於坐在駕駛座上開車,才會明白為什麼。因為開車的人掌握方向盤的時候,很多反應都是反射動作。如果有人在旁邊一直插播進來說:「那裡有一個人要注意!」「這裡有一部車過來了!」雖然你覺得自己是善意的,卻會讓駕駛人開車的節奏被你不斷地干擾,他會覺得這樣子反而更容易發生危險。所以你這樣做對他而言,就等於是一直在「製造問題」。
對於事情在掌握之中的人而言,他的狀態就是一直在處理問題,本來他處理的好好的也不會有情緒,可是當狀況外的人一定要進來插一手、或頻頻提問關心的時候,他就會感到討厭了。例如有很多婆婆到兒子家去的時候,看到媳婦洗碗的方式、做飯的方式、東西擺放的位置,她覺得不夠好、不夠方便,就會馬上想要去教、去建議、甚至直接把人家廚房的東西改換位置。雖然說,這些方式也許也是可行的,但是由於媳婦依照自己的慣用手、身高、處理東西的順序習慣,本來已經演化出自己覺得順手的做事流程,一旦這個脈絡被插入了另一個脈絡的思惟,其實對媳婦而言,通常是會造成困擾的。可是婆婆總會因為認為自己的經驗更老到、作法更好,反而以為自己是在對兒子家提供了貢獻。其實,就算也許真的是如此,可是也有可能人家心裡真正的想法是:「我每天下班回來已經很累了,所以這樣子就可以了,並不想做到那麼好。」
所以這裡絕對不是在說誰對誰錯、或是「只要這樣做就是錯的」。而是說,當你心懷善意要去說出意見、提出問題,或要對人家做什麼事情之前,如果能夠多一個「覺」先想一下:「我現在想要說出口的話,或是即將要做的事情,對於對方現在的狀態而言,是在處理問題呢?還是在製造問題?」只要你多一點點這樣的「警覺」與「思惟」,就可以了。
可是你不要小看多了這一點點的「警覺」所產生的助益喔。高靈說,很多夫妻、家庭之間,為什麼會有摩擦,感情為什麼愈來愈糟,其實問題都是出在這裡。而在日常生活裡面有這樣一點一滴去「覺」,這才是真正的學佛,也才是佛法能夠讓你最後走向「脱離一切苦厄,究竟涅槃」的原因。
例如有的父母親總是在孩子要出門的時候,叮嚀一堆老生常談的話:「你出去要多穿點衣服啊!」「過馬路的時候不要看手機啊!」「不要忘東忘西啊…」人家今天明明已經很趕了,可是就必須要把你的話聽到完才能夠走。那這種作法其實相對於對方來說,就變成在製造問題,不是在解決問題,而且父母的愛非但沒有傳達出去,反而產生了反效果。很多家庭其實都有這種問題:有一方總是一昧在做他想做的事,沒有根據對方當下的狀況去做調整。如果看到孩子已經很趕著要出門,作父母的說:「快去快去!有什麼事我會打簡訊給你。」這份愛才會「入心」的。
所以你的愛對別人而言,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製造問題呢?縱然你是出於關心,但是這些事情只是你想做的、你想決定的,還是說那些真的是別人希望得到的呢?如果你的愛有幫人家解決到問題,人家就能夠充分感受到你的愛;可是如果你的愛總是在造成別人的「卡住」,那麼甚至你得想想:那真的是愛嗎?
也許有些人的「愛」,只是從自我的角度去闡釋的,對別人來講這份愛卻是負擔、是自我中心。所以要去愛的人,是要先觀察別人的需要,或是在過程中有去溝通、瞭解,這樣所做的付出,才比較會是在幫對方解決問題的。當你所做的事讓對方歡喜了,彼此的愛才會有流動,你自己也會更開心的。
當然也有一些人對別人其實不是真的有愛、也不是真的關心,而且正因為這樣,他更要不管你當下的狀況怎樣,一定要按照他的意思「走完一個既定的流程」,好表示他是有愛、是關心你的。例如你住院了,他要來探病,之前先一直來詢問地址、詢問病情、可是說好的時間又一改再改、要來不來的。等到他真的要來的那一天,又不自己先做好功課瞭解交通路線,結果迷路遲到,還要勞動人家家屬去接他等等…終於到了病床面前,又一直在夸夸其談,硬要給人家建議這個、建議那個。等他走了以後,病人跟家屬都覺得好累。
這種人常常都在把人家的時間卡住、消耗人家的能量,只為了要讓人家覺得他有做什麼事情,或覺得他有在參與、付出。這其實不是愛,是一種自私。可是這些人在家庭裡面也常常是這樣的,他們會很喜歡講「親情」、講「家人要互相照顧」,可是其實很多事情他第一時間的考慮,都是自己的利益和方便,然後再用很多假動作去做「表示我有愛」的事情,要你去給他認可。然而實際上只要有他參與的事情,都會複雜化、而且變成是他的表演舞台。所以在家庭或家族裡面跟他相處過的人,都會覺得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悶;因為自己的心其實感覺到的是對方的自私,可是頭腦上卻還是想要相信對方是真的有在愛,所以內心就一直在那裡衝突。反而是那個自私的人卻好像總是可以隨心所欲地,任意擺佈整個局面。
當整個家庭都被這樣的一個成員擺佈的時候,有一些人看清楚了這個真相,就會想要離開這個家庭、不想要再待在這個家庭裡面;他就想要「出家」了。
可是話說回來,即使很多父母、夫妻之間是有愛的,如果你很用力地;一直想去「證明」你的愛,那麼常常你的用力,也會讓你做出對對方而言,是一直在「製造問題」的行為,所以你們之間的關係也一樣會漸行漸遠。
你看是不是有很多夫妻相處到最後,往往變成是一方不停碎碎念、另一方開始裝聾做啞的模式呢?難道說他們之間都沒有愛嗎?其實很多也是有的,可是為什麼他們會把自己變成一個碎碎念的人、或是一個不想回家的人呢?答案就在於:他們所給予彼此的「付出」,常常是在「製造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例如一直用擔心來表達關心、一直急著要改變對方等等)。當這種作為日積月累以後,彼此的愛就會變形成「忍耐」、「抱怨」、「逃避」…等等的模樣。
可是當彼此在這些抱怨與忍耐裡面,持續累積負面的能量,有一天因為一件小事終於火山爆發的時候,那時所表現出來的模樣,就會好像彼此之間真的只剩下仇恨、只剩下莫大的鴻溝、只剩下對這段關係完全的失望了。於是兩人就開始認為,這段關係可能只能夠選擇結束了。
所以人與人在一起,光有愛是不夠的。如果你沒有「覺」,你的愛就會給別人「製造問題」。一天兩天還沒有關係,就像有些愛問東問西的叔叔阿姨,過年來你家坐客,忍一忍他總會回去的。但是若是經年累月要密切相處,這樣的關係一定會把彼此的人生都拖累下去。打個比喻說,本來該賺一千萬的人就會變成只能賺一百萬;本來能賺一百萬的人,就會變成只能餬口度日。所以人家說夫妻結婚以後,有的人是一加一大於二,有的人卻是一加一小於一、甚至變成了負數。為什麼呢?因為你們兩個人走向了互相耗損的模式。
「互相耗損」的夫妻,就會覺得彼此今生來作夫妻,真的好像是人家說的「相欠債」。可是生活上又好像密不可分、也有必須要在一起的理由,不能夠分開,所以為了不要讓自己那麼痛苦,相處的模式就變成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這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不健康的、是壓抑的,於是很多時候,其中一方就會得到癌症。
因為一定會有一方是屬於更容忍(更壓抑)的一方,他的系統就會比較衝突、內耗,那這一方的人是比較容易得到癌症的。
所以夫妻既然要在一起,你們就要讓這份關係「一加一大於二」。如果只是「等於二」或甚至「小於二」,那你們之間一定是有很多作為,是一直在為彼此「製造問題」;沒有溝通清楚、也沒有去為對方調整的。那這些地方就是你們的關係之間,有需要去「療癒」的地方,那些結是你們一定要去打開的。否則日久年深,愈來愈多東西都會被牽扯進來,讓你們卡住的地方愈來愈多,而卡久了以後,你們就會「卡到陰」!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們的正能量都被彼此卡掉了,只剩下負能量。
所以,人相處在一起是在「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就端看你們是在為彼此「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問題」?夫妻會成為一對,本來彼此都有互相吸引的地方,可是由於也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去結合的,所以本來也會有各自的主觀和個性存在。所以如果你可以先思考到,其實對方也有為我們提供貢獻的地方,那麼對於相處起來會有卡住的那些部分,就會願意用更多的時間去等待、溝通、再等待、再溝通….如果你能夠以這樣的「長遠心」去耕耘,你就是用「慈」去取代你的「悲」,讓彼此相處的品質在這個「慈」裡面,漸漸進化為一個更喜悅、更為彼此加分的版本。
然而原理容易懂,可是人一碰到自己的習性、情緒和盲點時,我們就很難超越它,甚至很快就成為那個製造問題的人,更不用說要去解決問題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來「學習身心靈」的原因。很多原理與原則,透過閱讀文章,你是可以明白的,可是上身心靈課又是做什麼的呢?就是老師可以從你個人的相對位置,讓你去看到更多實際生活中的細節、看到很多你不曾看到的角度,然後你就夠在很多的「對號入座」當中,把自己的結給一一解開。
最後我們來做一個歸納與總結:
所謂的「幫倒忙」或「豬隊友」這些形容詞,其實就是在提醒我們:當你想去為別人做什麼的時候,得要先有所覺察、進入狀況,你的言行才能夠切合別人所需,而不會讓人家困擾與嫌棄。有的人覺得自己也很認真付出,為什麼卻愈來愈被討厭(或冷處理)?如果你感覺自己有這個問題,那麼幫助自己改善這個狀況的方法,就是經常使用我們今天講的這個關鍵句去問自己:「我現在這樣做,是在幫人家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問題?」
例如你想到一個問題覺得擔憂了,以往你是會立刻打電話給你的老公,希望能夠馬上得到他的回應,安撫你的掛慮的。可是現在你多了一個「覺」去留意:我的老公現在正在做些什麼?他是不是正在忙?或是正忙完才剛要休息?我適合現在丟出這個問題、或是打這通電話嗎?我能不能先把我的問題筆記下來,集中一個時間再來討論,這樣是不是更有在幫彼此解決問題?
又例如以前公司同事只要有新的提案,讓你覺得要面對未知狀況的時候,你總是不自覺地一直說「可是….可是….可是…」,讓人家覺得你一直在拒絕。然而你現在會多一個「覺察」去看到:我其實只是反射性的擔心,還沒有深思熟慮過,所以我是不是應該先花點時間把我擔心的事情好好想想,是不是就算發生了,其實也可以有變通的方法去處理呢?如果沒有做功課就一直提出疑問來,在團隊中我是在「製造問題」還是在「解決問題」?
再例如以往主管交辦你去做什麼事情,你總是時不時就跑去告訴他你做了什麼、中間遇到了什麼困難、然後你又做了什麼去克服的過程,想要一直在他那裡刷存在感。可是現在你會多一個覺去思考:如果我的主管非常忙碌,他想知道的是什麼呢?我是在剝奪他的時間,還是在幫他節省時間?
只要你有開始這樣去「覺」,縱使不會一下子就變得很聰明、很長眼,但是狀況一定會愈來愈好。因為只要你的調整維持了一段時間,常常跟你相處的人一定會發現你的不同,他們對你的態度也就會跟著改變了。那麼過了一段時間以後,甚至你還可以開誠布公地邀請他們跟你談一談,希望他們告訴你自己怎麼樣做,才是他們更想要的?那你也會發現對方會很樂意跟你實話實說,因為他已經感覺到,你是真的有心在為他們著想了。
人願意去反省自己的「白目」或「不長眼」,其實是很難得的!能這樣做,你的人生不但會往上走,原來對你感冒的人也會回過頭來,樂意去幫助你成功。因為原先想要躲著你的那些人,他們真的能夠感受到你的用心、並且真的接收到了你的那份實質的助力。
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任何問題,既是危機也是轉機。當你能夠將這些「製造問題」的習慣性言行,都轉化成「解決問題」的正能量時,你的人生甚至真的能夠「扭轉乾坤」,擁有不可思議的創造性出來!(就像俗語說的「夫妻同心,其力斷金」)。尤其是面對親密關係,請絕對不要活在「壓抑」與「消極」當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要積極去突破那些「製造問題」的部分。因為任何困難都早有「過來人」的智慧,在那裡等你去學了,所以只要你願意主動學習智慧,你的人生一定可以獲得更大的順暢感。而財富也會向小狗的尾巴一樣,不必你去追逐,它就跟著你的順暢感到來了。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 跟著老師學習「心的智慧」:http://blog.xuite.net/mark001tw2009/twblog/152374389 —————————————————— 文章歡迎分享,請註明出處連結及作者姓名。
※好消息! 《轉化人生的藝術》系列單堂課程
為了讓大家能夠接觸到,章成老師只在過去的課堂中講授過, 沒有在網路文章或實體書中傳遞過的高靈訊息。我們將分設九個主題,分別開設一堂「單堂課」,與有心做更上一層樓的學習的您分享。 您可以只針對任何您有興趣的單一堂課、或其中幾堂課,自由報名參加。每堂課的時間都是1.5小時,主講的老師也會現場與參加者進行問答及討論。 以下列出九堂「單堂課」的主題、主講老師姓名,開課日期及時間,請點連結瞭解。
1.家庭關係的相欠與雙贏 黃雅娟老師 https://blog.xuite.net/aalice163/blog
2.花若盛開,小人也來—搞對你的吸引力法則 陳芳婷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chenfantin/
3.原來我是這樣來地球—談靈魂投生的原理 高錦冠老師 https://blog.xuite.net/jessie2017/blog
4.你愈要,愈要不到嗎?(這就是有功課)—談宇宙的「DNA反轉法則」 劉聿芳老師 https://blog.xuite.net/wise/blog
5.再見!我的無價值感—分辨頭腦和心,活出自己的尊貴 鍾嘉誼老師 https://blog.xuite.net/ivy2019417/blog
6.不再逃避,不再憂鬱—給我振奮人生的強心劑 吳幸倫老師 https://blog.xuite.net/jowu56511/blog
7.你充電比人家慢嗎?—來學習更有效的休息法 楊淑涓老師 https://blog.xuite.net/happy2019/happy2019
8.揮別沉悶,活出人生的甜度—談「正向的整理、負向的整理」 許惠卿老師 https://blog.xuite.net/directorfaye/blog
9.告別貧窮的富貴心法 王晴(青草青)老師 https://blog.xuite.net/luz.chin/blog
九位老師都跟著章成老師學習多年,我們以這些主題,去集結出高靈訊息裡面的精華、找出最適合大家入手的部分,來跟大家分享。同時這些內容大部分都是在章成老師的書裡面、文章裡面沒有談過的東西,只在章成老師的課堂中傳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