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講負能量詞,要有周全準備》
- 章成禪師
- 6月24日
- 讀畢需時 11 分鐘
歌手范瑋琪的「狗官」發言事件,曾經鬧得風風雨雨,為此她事業停擺一年多,復出時仍遭遇許多挫折。有句諺語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水」在今天的世界裡是什麼呢?其實對你我而言,就是網路。
如來的訊息說,在網路上,當你要講「負能量詞」的時候,就要準備得非常周全,因為現在的社會大家都提升上來了,很多事訴諸網路公開去講的時候,很多你不知道的角度就可能排山倒海而來。
本來你是想透過網路的力量去撻伐人家,可是如果沒有把事情了解清楚就去攻擊,遭致的反撲也可能讓你自己損失重大。例如有人在網路上發表某些激烈言論,結果被人家肉搜出來,居然是某家大公司的行銷部經理。由於這個發言嚴重違背公司形象,他就被調職了。還有的官員明明只是在自己信任的line群組裡面抱怨批評,最後居然會被截圖傳到不該傳的公眾平台去,也只好黯然下台。
甚至於沒有口出惡言,只是有那個「意思」,就有很多人能夠從你的子裡行間裡面嗅出你的攻擊性,結果也會遭到反撲。
有一個專門討論蓋房子的社團裡,有個網友求問說:「我家後面鄰居是不是蓋太出來了?跟自己家窗對窗,這樣算不算違建?」然後他刊登了兩家的照片。
沒想到社團裡一堆嗅覺敏感的人,都聞出了他的意圖,紛紛給他「沒有好臉色」的回覆:
「這樣只突出一點點,你就想檢舉人家違建嗎?」 「你看看你們家雨披、冷氣機凸出來的部分;你如果去檢舉人家違建,你被反檢舉、被拆得更多!」 「是你們相處不好嗎?」 「如果以防火巷來說,你們兩家都要被拆,因為這樣的距離以新的法規來講是根本不能開窗的。但如果對方是以前蓋的,他是可以的。如果你是新蓋的,反而你不可以喔!」 「檢舉魔人!」
幾乎是一面倒的;底下的留言串都對他是不太友善的反應。樓主大概大感意外,跑出來解釋:「我只是覺得他這樣…我感覺有壓迫感…」
「所以你就是想去檢舉人家囉?那你也看看你自己吧!你也是違建啊。」網友仍然不放過他。 「啊,乾脆你地址告訴我,我兩家都來舉報,你們兩家都拆。」還有人這樣揶揄。
最後有個人講得比較多:「其實台灣百分之八十的房屋都有違建的部分,這些政府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東西有它複雜的成因,所以建議還是互相商量比較好,如果大家要交惡的話,那到最後你自己也會倒楣的。」
從上面這些例子我們就能夠了解,為什麼愈有閱歷和智慧的人,都愈會去講吉祥話。因為凡事用比較善意、正面的出發點去講話,總是比較不會被人家攻擊。所以如果你一定要批評什麼,那就要更周全地準備、了解地很深入再說;因為現在社會的事情更複雜,常常不是只有站在你的角度所看到的那一面而已,眾人的角度通常遠比你看到的多很多。
那麼,什麼人最容易在網路上說錯話,反過來被撻伐呢?就是私底下談話時,已經養成「喜歡給人家貼標籤」習慣的人。例如才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就立刻「恐龍法官」、「怪獸家長」、「白目三寶」地脫口而出、或是講話的發語詞常常是「好瞎!」「超扯!」「太誇張!」的人。
因為這些快速的反應,代表在心裡面已經很快做出了定論,沒有留空間給自己去思考其他的角度。所以遇到事情讓他看不慣的時候,他的思考很少、反應卻很快,就經常會發生誤判。而這樣的習慣如果帶到公領域上去講話的話,那就常常會被打臉了(因為他的發言也常常是先帶著情緒出去的)。
給別人「貼標籤」,源自於人性中的生存危機感,大腦會想要產生可以迅速辨識的「標準」,來作為快速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是人性中比較動物性的部分。然而當你已經演化成為了人;投生到人類的層次學習——人類的世界已經是一個在互動上更細緻、更複雜的生態,與在動物世界大不相同了(動物世界比較只有「好」或「壞」兩端,沒有灰色地帶)。如果你還一直被這個「貼標籤」的動物本能控制,沒有發展出更細緻的覺察能力,那麼在複雜的人類社會裡面,你的視野與觀念就會相對狹窄與固定,很容易跟別人發生衝突,也很容易被操控;那麼你的人生就會有很多折損。
所以「靈性的提升」就某方面而言,也可以說是個「思考去標籤化」的過程。看看這個世界,依然存在著很多種族、族群、性別等等的歧視、還有很多文化霸凌現象,這些都是「標籤化」的思考習慣形成的。當你給別人貼了標籤以後,你就不再對於那個對象進行真正的觀察與瞭解了,這就是世界上很多紛爭與悲劇的起點。所以如果你能夠意識到自己投射出去的標籤,把它從你的腦子裡面撕掉;變更有「覺」地去觀察眼前的人事物,那這就是你變得「更靈性」了。
不要以為這是件容易的事,生活中很多時候因為自己的情緒,我們給別人貼標籤的行為可以說是輕鬆到連自己都難以察覺。
有一天,丈夫和太太要出門之前,突然間看到太太的口罩掉在地面上,他彎腰撿起來給她時,脫口就說:「你看你就是這樣…東西不要亂丟!」他太太接過口罩,臉色本來是好的,聽了這話突然就沈了下去,不高興地說:「什麼叫『亂』丟?我幹嗎亂丟口罩?明明就是不小心掉下去的。你幫我撿起來我本來要說謝謝,你這麼一說卻讓人生氣了,這不是很可惜嗎?」
他聽了一時無語,事後檢討自己,對呀!為什麼家人東西掉在地上就是「亂丟」呢?他還想到自己也常常會跟小孩說:「你都講不聽!」然後小孩也曾經很生氣的辯駁:「我哪有『都』?!」
只要用一個「標籤」——「都」、「亂」給對方貼上,就把另一個人完全否定了,難怪對方會很不舒服。可是大家是不是常常這麼說話呢?
又例如一位媽媽一看到小孩下課回來,也不打聲招呼就立刻衝進房間,馬上便「氣起來等」了。為什麼生氣呢?因為「他一定又是手也不洗、書包一丟就跑去打遊戲了。」然後等小孩一出房門,做媽媽的劈頭就開罵,可是小孩竟一聲不吭又跑去廁所躲起來,做媽媽的就又更氣了。其實,孩子今天是衝回房間找一份很重要的作業,那份作業今天本來應該要還給同學的——原本以為自己有帶去學校,卻害同學被老師罵慘了。放學匆匆回到家依然找不到,出房門的神色其實是憂心忡忡,心裡很難過的。可是媽媽只顧罵他,完全也沒看出來。
像這樣「用自己預設的認知去反應」,而完全沒有對當下進行了解,這就是在「貼標籤」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很普遍呢?
而最普遍、也最難從我們的腦中去除的標籤,就是「對與錯」。不只是「對與錯」制約了我們的思考能力,甚至於我們在一開始思考的時候,就主動地追求「對與錯」;彷彿只有辨認出「對與錯」,才算瞭解了一件事情。例如名人的婚姻生變了、明星夫妻離婚了、親戚的小孩離家出走了…人總會想去打聽原因,可是所謂的「原因」,對於很多人而言就是「誰對誰錯」的意思。彷彿如果弄清楚細節,就會知道「是誰的錯」,然後這件事在心裡面就有了落點了。
這也是人性中動物性的那個部分所追求的——「對與錯」如果很清楚,自己就可以得到清楚的行為指引——人一直被這個動物性的部分驅策而不自知。所以很多新聞報導底下的留言,都充滿了這樣的反應模式,例如一個離婚的新聞底下常常就充滿了如下的留言:
「打人就是不對」、「偷吃就是不對」、「沒給孝親費就是不對」…等等。
許多人的童年,是不是也有不少「我的心事爸媽不知道,就只會罵我」的苦澀經驗呢?家庭裡會經常充滿吵架聲,都是在吵什麼呢?都是在吵「對與錯」。我們很本能地認為如果能夠證明我是對的或你是錯的,問題就解決了。
但是有嗎?
全世界每個衝突的地方,都在做這樣的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過去,炸彈仍然在互丟,人民仍然在慘死、家庭仍然在破碎。然後每個國家都說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其實,這種宣稱就是「野蠻」的特徵之一。正像有些宗教徒宣稱自己信的才是真神,別人的信都是魔鬼;或是我相信的才是真理,其他的都不是…這都是屬於覺性層級比較低的信仰,實際上還沒有脫離動物性大腦的制約。
所以如來說,只要練習任何事不要用「對」或「錯」去作為「看一件事的重點」,你會學習到很多很多東西,變成一個更細緻、更有覺的人。那麼最大的受益者將是你自己。
為什麼呢?因為你跟他人的關係就會變成一種「他在幫你提升、幫你變得更有智慧」的關係,而不是「他一直讓我很悶、很不爽」的關係。
從家庭到世界,都是可以是這樣的。
否則如果你要說這個世界的錯、你要貼別人標籤的話,那是永遠貼不完、也怪罪不完的。那這樣的模式運作下去,你會變得如何?你的心境就會生活在「地獄」裡面。
今天我們談的是網路世界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然而擴大到整個「地球功課」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人為什麼要來這個世界上?就是因為會有這麼多跟你不一樣的意見、反應,來讓你看見你沒有看見的東西,你才能一直修改掉自己的盲點,讓自己愈來愈覺醒、愈來愈有慈。所以我們來地球就是有這麼多我們要去學習、去看見的東西,才會稱之為「地球功課」。
因此; 愈看得懂的人,話是愈少的。 愈成熟的人,他下筆是會愈慎重的。 能這樣,就會「水能載舟」。
反之,如果你不懂「地球功課」,沒有意識到地球上的這些「不一樣的意見與反應」是用來讓你打開視野,而不是用來讓你批評的。那你也會被很多跟你不一樣的人一直「修理」、一直攻擊,這就是「水能覆舟」了。
最後,我們講到佛法的層次:其實每個你看到的人,也是另一個自己。看見這個就會去感謝那些「另一個自己」的,你不會輕易去批判、謾罵。
不用以為這個道理很難懂,因為每個別人,此刻都正替你在其他的位置(身份)上去體驗人生、體驗世界,然後把他們所看到的、聽到的分享給你,所以以這個觀點而言,每個別人就是另一個你自己。
例如你沒有去過西班牙,但有某個youtuber住在那兒,固定上傳影片跟你分享,那他就是另一個在西班牙的你;又例如你現在才剛進入更年期,開始有些症狀,你上網查詢好多有關更年期該注意的事項,那這些知識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就是有好多人已經「替你」經歷過那個痛苦摸索的歷程了。
即使是一個罪犯,他的存在、他的歷程也是在讓你對於你心裡其實也存在的「自私與貪婪」了解得更清楚,而能夠讓你回到心存善念去趨吉避凶。
如果你從這些角度去看,你就會覺得很感謝、很豐盛!這個世界上的「別人」,其實給予了我們這麼多照顧、這麼多開悟!那你就會更放下自己的各種「看不慣別人」「只想顧自己」,願意也做一點什麼來為這個世間「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樣就是你更「無我」了。
可是許多宗教信徒,學了所謂的「法」以後,常常跑到覺得「世人」很罪惡、世界是如此污穢、淫蕩…的批判裡。例如他吃素,就覺得還在吃肉的別人很野蠻、都在殺戮;然後當他們在教堂或佛堂裡面的時候,就覺得自己跟一群同樣想法的人在一起連結上帝很美好、很聖潔。其實這個是很沒有開悟的。
意識到自己其實沒有這麼美好、別人其實對我很有貢獻,你就會樂意更入世地去為別人奉獻——這個才比較會走向開悟。因為這樣你才會在感謝中,去跟一切「合一」。
如來說,所謂的「合一」就是:你去買一杯手搖飲,那個在做手搖飲的人,你也要看得起他,你也要愛他,這個才是真正落實的「合一」。
最後將本文做四個重點的歸納:
1.不是不能說「負能量詞」,也不是不能「批評」,而是不要脫口而出,要很有意識地去做。
如何做呢?當你有意識到我說出去的話是「批評」,那你就要先思考,我要講的東西,角度上有沒有多方面思考過,我對事情的了解有沒有周全?有沒有去更深入查證或了解?
其實通常這樣去想過以後,你就會把「批評」變成「討論」了。也就是「我講出去的東西,目的是讓彼此都可以學習的」。這樣你去講,就比較會有善的循環。
2.就算你是以善意去講,但講了以後,你也要有空間說,別人可能也會對你的話有批評、有不同意見。
也就是只要你是要公開去講什麼事情,你就要有「更大的空間」準備,去接受別人的負能量詞。你不能計較說:「我明明是很中立、中肯的在討論,為什麼你要這麼不客氣,或是給我戴帽子?」因為你要知道,網路上什麼人都有,有些人在某些地方受過傷、受過氣,他特別對某個議題敏感、也許真的已經有「玻璃心」了。所以即使你再誠懇、再就事論事,他也會做出你覺得不理性的攻擊言論,這是正常的,你不需要感到受傷或生氣。
如果你在公共平台上發言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到最後你自己可能會情緒暴走,被那些有情緒的人拖下水去,而完全模糊了你的初衷、以及事情本來的焦點。甚至你也開始跟對方一樣惡言相向,結果又被搞什麼截圖、蒐證,要告你毀謗污辱…到最後你身心俱疲,覺得好心沒好報,不想再關心公共事務了。
然而就像俗語說「要進廚房,就不能怕油煙」,只要改變一下你的「心理容量」就行,慢慢你會習慣的。其實你的發言如果都本持著善意、講什麼事情也都有空間,多數人都感覺得出來的。就算有少數人很情緒化地攻擊你,大多數人也不會理會這些發言的。
再來就是,當別人提供不同意見給你時,你有讓人家感覺到你是有善意去聆聽的,那最大的受益者將會是你自己;因為經過一番討論,你會發現正是透過這麼多別人不同的角度,你才能夠了解事情更多。那麼以後你遇到各種事情第一時間的情緒反應,就會更少;你會更有空間地去深入了解、聆聽,於是懂得更多的人就會更樂意跟你分享,這就是「水能載舟」了;也就是「心存善念、福氣綿延」。
反之,「水能覆舟」就是你自己先開題去批評,然後又沒有空間去聆聽,人家覺得你並沒有要學習,也不是善意的,反對你的人就會如海嘯般湧來,要跟你開戰。
所以你的世界,是你的「念」去開題、去捲起後續的因果的;要把什麼愈搞愈大,在於你的一念之間。
3. 世界上的事的成因都很複雜,所以都不是「對」與「錯」這麼簡單,所以重點不在於歸咎於什麼,而在與你如何引導他人。
如果你沒有智慧去引導他人,你就會一直想要歸咎,那就會是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如果你真的有什麼坎過不去,那應該來上課學習,或是找禪師諮詢,不是一直在上演那個情緒的八點檔。
通常你人生中一直不順遂的點,都是你好幾世以來的共同的問題,一直延伸到現在的。所以如果你穿越過去,不只是你這個不順遂解開、你心想事成了;你還會延年益壽喔。
4.最後,現在知識的傳遞的管道是非常多元的、傳遞的速度也是非常快速的。所以現代社會雖然複雜,大家也很快能夠學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如果要讓未來的你更加健康與豐盛,就要能夠更謙遜的學習;而所謂的「身心靈課程」,正就是要教大家這些。
愈未來的人,會愈接近「五次元」。因為人類透過現在大家所經歷的歷程(包括這次疫情與目前的經濟戰爭),一直慢慢在修正。而「輪迴」裡面有一個秘密:如果你愈有在學習,去成為一個「健康豐盛的未來人」,你的壽命是會增加、青春是會延長的!因為你便可以延長你投生時的壽命設定,繼續用這一世來修下一世(更上一階)的功課了。盼望你能夠立志,多方多面地學習智慧,創造出一個更有福氣、可以跟這樣的未來銜接的自己。
※文章歡迎分享,請註明出處連結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
「心的智慧」頻道,由章成禪師親自講述,每月15日與30日更新。讓您多一種學習智慧、吸收好能量的選擇。
歡迎收聽「心的智慧」頻道:
YouTube
SoundOn
Apple Podcasts
Spotif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