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段影片,旨在告訴大家平常在行進間,不要靠大貨車太近,因為大貨車有很多視線上的盲點。他們安排了一輛靜止的大貨車,邀請隨機的受試者坐上駕駛座,然後悄悄地讓事先安排好,本來躲在一旁等待的腳踏車、摩托車、行人、嬰兒車等,移動到大貨車四周事先已經做了記號的位置---那些位置就是大貨車駕駛視線上的盲點。
接著他們問受試者:「請問現在車子周遭,有沒有行人或車輛靠近?」結果這些受試者環顧了四周,都表示沒有。接著測試人員就引導他們下車實地看看,當他們看到車頭前方半公尺就有三個行人、側面就有一輛重機以及嬰兒車存在時,都驚訝萬分。
最後引導這次實驗的人問這些受試者的心得,大家異口同聲都說:「好恐怖!以後我要離大貨車遠一點!」
因為大貨車的構造與體積的關係,只要你一坐進大貨車的駕駛座上,很多盲點就發生了。那麼,高靈說,你知道嗎?同樣的道理,當你一屁股坐進入一個「觀念」裡面去的時候,也有很多的真相,因為站這個觀點上,你就看不到了。然而當人站在某個觀念裡面的時候,又總會以這個觀念去評判、或規範人家。
例如農曆春節家族相聚的時候,有的長輩就老喜歡問人家:「你怎麼還不結婚啊?」「你怎麼不去考個公職啊?」「你怎麼花那麼多錢出國旅遊,不多存點錢啊?」...他們所問的問題底下都有著自己認為一定對的觀念,而且問話的態度也因為是以上對下的關係,失去了對別人的尊重,所以通常被問的人馬上就會不高興。可是他們常常都沒有察覺到別人的不高興;甚至察覺了,他還是故意要去講,因為他覺得自己才是對的,沒有按照他的想法去過日子,就是錯的。
人與人會聚在一起,本來一定是有一些投緣的地方,或是因為是家族血親的關係,大家是願意互相支持的。可是當有些人比較自我,總覺得自己的觀念就是「對的」的時候,他就常常會用他的觀念去評論人家、干涉人家、要求人家...結果他跟別人的緣分就漸漸變壞、漸漸疏遠了。
所以有的人總怨嘆為什麼我講話,家裡的小孩都不聽;為什麼我講話,老公就會一直挑我語病;為什麼我每次跟誰講沒兩句話,就很想要發火...其實,這就表示你真的有很多盲點。如果你每次在講那些話或做那些事的時候,你自己都沒有去察覺可能的盲點在哪裡,只是一直重複你習慣的那一套想法和說法,你就會一直踢到各種鐵板,跟別人累積的怨懟也會愈來愈多,生活就會愈來愈往下走。然後當這些怨懟累積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你的關係就會發生「雪崩效應」,例如終於被打、被劈腿或被離婚...。高靈說,本來是一段好的緣分,最後卻會變成孽緣,都是這樣演變來的。
所以,掃除自己看事情的盲點,是非常重要的;就像開著大貨車的人,必須學習怎麼樣注意視線的死角一樣。那麼,要怎樣開始去察覺到自己的盲點發生了呢?高靈說,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留意跟別人交談時,你所感知到的任何的「不對勁」。
例如本來彼此正在好好地交談,可是當你某一句話說完以後,卻突然感覺到彼此交流的能量有一點不對勁,那你就可以在心裡頭提醒自己:這裡可能有盲點產生了!可能有我不知道的東西,在我剛剛講話的時候被引發了。
高靈說,人在交談時,都是伴隨著一種情緒能量在流動的,如果你一直有在留意對方的反應,而不是只顧著自嗨的話,你「講對話了」或「講錯話了」,其實是馬上可以感覺到的。那麼如果你敏感到,對方聽你講話的狀態本來好端端地,現在卻忽然有一些不對勁的時候,你就要立刻放慢下來、打個圓場、適可而止,不要再試圖繼續。因為這個「不對勁」已經在告訴你,目前你在你的「觀念的駕駛座上」,已經有看不到的盲點發生了!所以對方產生了對你單方面想流動的能量的不接受。換句話說,這裡面藏著自己可以再學習,而得到寶藏的地方,但如果不去再學習,你跟這個人就會從「好緣分」開始轉變成「孽緣」了。
所以當我們跟人家講話,察覺氣氛不對的時候,就要有個「覺」:「這裡面應該有我的盲點!」所謂的盲點,就是指人家其實不接受我講的話。那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在用這個方式講?為什麼我還在繼續強調我的觀念?
能夠看到「盲點」,你就是有看到自己的「功課」;而如果你在生活上一點一點地去看到這些「功課」時,都有去研究、去瞭解的話,你一定會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那麼你的人生就會往上走了!
人投生來這個地球,就有要修的地方,而所謂「要修的地方」,意思就是指我們的盲點。為什麼要用「盲點」這個詞來形容呢?因為這些「要修的地方」地方會卡住,並不是你不好,只是你沒有看到!而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佛的原因,因為學佛的意思就是要去學習去「看到」,也就是去「覺」。
人生遭遇到挫折、有瓶頸、有痛苦的時候,請記得,這些並不是代表你不好,而是有一些角度你總是沒有看到,所以才會不斷碰壁。但為什麼你沒有能力看到那些角度呢?因為你總是以一些固定的觀念或立場去看事情,所以那些角度就會變成你的死角,你就永遠都看不到了。如果你一直沒有去補足那些角度,那你去工作養家、生兒育女,辛苦了大半輩子,到後來不但沒有被感謝,還被怨懟、被背叛,你就會很想吶喊說「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是這句話何其哀怨呢?坐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上去怨怪別人、怨怪上天,除了自己的日子會愈過愈不甘心之外,愈是負能量別人又離你愈遠了。
所以同樣的道理,為什麼有一些人會多做多錯,變成了別人口中所謂的「豬隊友」呢?他的初衷說不定也是很良善的,可是就是因為他觀念裡面的盲點太多,才會愈做愈錯,讓很多事情吃力不討好、甚至拖累了周遭的人。這種人生相信你也不會想要的,那麼該怎麼辦呢?你就要開始有去「看」、有去「覺」,那你就可以開始改變你的人生。
所以就從今年過年的團圓飯開始練習吧!無論講話、做事、幫忙別人的時候,都察覺一下你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有沒有什麼「不對勁的感覺」忽然發生了?如果有,你就可以把握這個機會,試著從這個地方去開啟更多的觀察和思考,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沒有看到的角度?那麼你一定會開始有所獲益;小的獲益,你可以馬上轉變當下的處境;大的獲益,甚至可以清除自己人生模式中,很大的一塊絆腳石。
當你在生活中持續地看到自己本來看不見的盲點,讓它不再是你的盲點的時候,這種智慧成長的狀態,就像是一個人的眼睛本來只能看到一個弧度的視野,之外角度都看不見;可是漸漸地,他的視野弧度愈來愈增加,看不到的區域也愈來愈減小了;那麼這個視野弧度愈來愈大的人,他做人處世的能力當然也會愈來愈強大、智慧當然也會愈來愈高。到後來,當他的視野終於形成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圓」時;高靈說,這就是佛菩薩後那個圓形的「佛光」,所要表徵的意義。
所以請記得:人生中你遇到的任何困難阻礙,都只是因為有盲點,而不是因為那個你所評論的「對錯」與「好壞」。當你看見自己的盲點,你就能找到更高階的能力,也就是找到讓你可以脫困的出口,那你就不需要待在情緒裡面去談論事情的「是非對錯」了。
所以在最後,也教大家怎麼樣去講話,可以對談話的彼此都更有幫助。例如過年的時候,如果你是年輕人,長輩來問你怎麼不趕快結婚?或是說你應該要去考個公職比較穩定等等。也許你很不以為然,有些反彈的話就想衝口而出,可是這時候你就可以用今天所學到的智慧去想:「這並不是對或錯,而是對方的觀念上有盲點。」那你就不會馬上說:「你錯了!」或「你不能這樣講我!」而可以這麼去說:「你說的也有你的道理,不過阿姨,你這樣講是有盲點的。」
當對方聽到你不是說「她錯了」,而是「有盲點」的時候,她就不會覺得傷人,而會覺得你的意思是:這裡面有她可以學、可以聽聽的東西。那你們的對話就不容易跑到情緒裡面,而可以導向比較有建設性的交流。
這樣說話容易帶來比較好的結果的原理,就是如果凡事你都能夠用「學習性」的講法去說,而不是用「對」與「錯」去陳述的話,你就比較容易引導別人進入一種願意去學習的狀態。反之,你去觀察看看,只要是一開口就用「對」與「錯」去跟人家講話的人,他們都很容易跟人家槓起來,然而彼此最後還是只有情緒、沒有交集。
如果以後跟別人溝通事情的時候,你都能夠養成這種「不是對錯,而是可能有盲點」的表達習慣,你會發現用這個表達方式去開啟你們之間的對話,彼此就會更不容易進入情緒,對方願意傾聽你意見的空間也會更大,那何樂而不為呢?
人從生理的構造到心理的個性,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例如我們的視網膜因為感光細胞很不合邏輯地背對外界光源生長,所以先天就有盲點,是要靠兩隻眼睛去互補那個視野,才能掃除單一隻眼睛的視線死角的。既然如此,已經穿上這付人類的軀殼的我們,就不需要苛責彼此無法「將心比心」,只要一直讓別人的角度來擴展自己的「智慧弧度」,持續照見自己的盲點,那麼當你自己的「智慧光」愈來愈圓滿、愈來愈清晰,你的處事自然就愈來愈通達、愈來愈事半功倍了。所以,就從這次過年的團圓飯開始,保持著跟別人說話的「覺」吧!把那「一點點的不對勁」的察覺,成為你給自己「智慧再升級」的最佳跳板!
※文章歡迎分享,請註明出處連結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