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我發現自己最近莫名其妙很累,後來靜下心去回顧生活,發現其實是在公司裡面累積出來的。因為最近我們開了很多的會,我在會上講了一些意見,結果被很多人不高興,我本來很委屈,也決定以後少講話算了,可是私底下,我一個本來我覺得很要好的同事居然跑來教訓我,說我本位主義,沒有替人家的立場想,這也就算了,最讓我跌到谷底的是她最後撂一句話說:「忠言逆耳!聽不聽隨便你了!」連她都不瞭解我,我真的是超難過的,回家哭了一整晚。為什麼我這麼難過呢?因為「忠言逆耳」,這才是我要說的話、才是我的心聲!在這個世界上,講真話是這麼難嗎?
答: 以前人家講忠言逆耳,是因為後來你瞭解對方是對的之後,對方這樣講,你也才能夠接受;但是如果你還不認同或不瞭解他的意見,他就強調「忠言逆耳」,那他也是徒勞。甚至這樣講還會讓你覺得對方抬高了自己的位置,會反感甚至討厭吧,你說是不是呢?
但是我們自己也會碰上好心想講一件事情的時候,別人卻抗拒不聽,那時候我們感覺到有阻力,可能也會不開心,就想向對方用力說出這句話吧?
所以,「忠言逆耳」其實是象徵著人生一個很大的學習功課,因為你意識到,在人生某些領域,自己好像沒有足夠能力去影響別人、去傳達自己想表達的;但這並不代表你不夠好,而是你剛好可以把培養這樣的能力,用來當作是一個學習的目標,當你學會了以後,就可以更有空間﹑更有愛的去看待各種人事物,且能夠講出與對方能夠達成溝通的話,便不會產生無力感了。
那麼,這功課該從何學起?大方向是這樣的:如果自己覺得要講的話會「忠言逆耳」,那麼就要提醒自己,要用更多的智慧去觀察、瞭解對方,思考怎樣做才會更好,才去行動。這樣才不會雞同鴨講,折損自己的心力和能量。
詳細來說,也就是明知道自己要講的話可能會是忠言逆耳時,我們就要更願意花心思,去瞭解對方原本看事情的角度,知道對方在這個角度裡面,實務層面或情緒層面上的需要,然後你願意就這些角度去思考,從對方的位置,找到帶領他通向更高視野的路徑,讓他感覺到這是對他自己有幫助(而不是他是壞的、是錯的),那他就不會覺得逆耳了,甚至還會聽得津津有味呢。
當然,要這樣做是會很花能量、很花時間和心思的,因為它就是在這個當下,你願意進入愛裡面,去學習在人與人的差異中找到出路(溝通之路)。然而,這也才配得上「忠言逆耳」的「忠」這個字喔。現在很多人用這個成語的時候,意思比較是在強調「雖然不好聽,但我說的是對的」,不過「忠言」裡面為什麼用「忠」這個字呢?就是有一份對對方的愛、有一份對對方的「忠誠」,所以有時我們也要反省自己,譬如自己有看不慣的事情,不管對方要不要聽,你就拿個話去給他捅一下,然後自己心裡想說「我這是忠言逆耳!」這樣究竟是名符其實嗎?我們在發言的當下,真的有對對方的愛嗎?甚至有些人常常覺得自己讓人家不爽,是在「忠言逆耳」,可是也很有可能,這只是在助長自己的自我喔,那麼你再省視一下,是不是很多人都討厭你,不想跟你交談了?如果是的話,就很有可能是自己真的有問題,需要調整了。
當你去瞭解對方看事情的角度,瞭解他在實務層面和情緒層面的需要之後,還是覺得自己的角度比較對的話,那麼就要讓自己進入「讓自己更柔軟、試著讓對方能願意傾聽我」的努力,如果是這樣,不管對方能不能馬上接受你的說法,可是那份誠意,他也能感受得到,而無疑地,這將會為未來你們能有更多對話空間,打下更好的基礎;同時,就算對方當場沒有立即改變立場,也會有更高的機率,會在事後願意私底下再去尋思你說過的話。
所以盡量別把「忠言逆耳」掛在嘴邊!因為這將是個會讓自己陷於孤立的陷阱。其實,這個成語本來是讓我們用來反省自己的。更何況萬一,因為願意用心去瞭解對方、多設身處地為對方思考之後,發現自己當初所認為一定對的看法,有需要修正之處,它不是周全的,那麼我們當初自認為的「忠言逆耳」,不就不小心成為你對對方的語言暴力了嗎?
說到底,「忠言逆耳」這句話,它意味著缺乏溝通的能力。而「忠」這個字的本意,是我們真的願意為了面前的這個人「付出」;若只是因為看不過去而去丟一句自己覺得對的話,並不想為這個人的當下而付出,那並不是「忠」,那就只是看不慣而已。而這個看不慣,就很容易導致「硬碰硬」,硬碰硬除了會加深自己憤怒的情緒之外,日積月累還會變成更不分對象、不分場合的「管太多」了(所謂的「正義魔 人」即是其中一種),而「管太多」,可是會衍生成為精神疾患的!真的嗎?為什麼?這個部分,下一篇PO文,我們將再為大家溫故知新一下。
當然,並不是說,你對每一個人都要這麼費心地去「付出」,因為現代人要接觸太多相識或不相識的人了,也有很多人會不請自來地給你意見,所以你可以衡量自己的狀態,去決定你要對誰這麼做;然而生活中,總有一些對我們重要的人,對於這些人,「忠言逆耳」若能轉化成「忠言順耳」,你真的會體驗到更棒的人生!但忠言要如何順耳呢?要點是:循序漸進、過程放緩、回到對對方的愛(願意等待機緣)。你只要有這樣去開始,其實不用走太遠,你也會感覺到對方出現了不同的反應,來回饋給你了!當你感受到那個轉變,即使要溝通的事情還沒有達成目標,你的內心也會開始湧上喜悅和感動(因為你們之間的愛流動了)。當然,如果覺得自己學得很慢,或在特定的問題上常被打敗,有心無力,那麼你也可以考慮來上課,跟著老師的經驗學習。終究,讓「忠言逆而」轉化成「忠言順耳」,就是一個愛的過程,一個讓自己學習以更有愛的角度去做事的;靈性擴展之路。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