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393328_91475 [轉換]-01.png

章成禪師對你說

文章不定期更新,歡迎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文章消息。

《批評別人之前,要有周全準備》

歌手范瑋琪的「狗官」發言事件,曾經鬧得風風雨雨,為此她事業停擺,沈寂了一年多,最近才試圖復出。有句諺語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水」在今天的世界裡是什麼呢?其實對你我而言,就是網路。

如來說,在網路上,當你要講「負能量詞」的時候,你就要準備得非常周全,不然就不要講。因為現在的社會大家都提升上來了,很多事訴諸網路公開去講的時候,很多你不知道的角度就可能排山倒海而來。

本來你是想透過網路的力量去撻伐人家,可是如果沒有把事情了解清楚就去攻擊,遭致的反撲也可能讓你自己損失重大。例如有人在網路上發表某些激烈言論,結果被人家肉搜出來,居然是某家大公司的行銷部經理。由於這個發言嚴重違背公司形象,他就被調職了;還有的官員明明只是在自己信任的line群組裡面抱怨批評,最後居然會被截圖傳到不該傳的公眾平台去,也只好黯然下台。

甚至於沒有口出惡言,只是有那個「意思」,就有很多人能夠從你的子裡行間裡面嗅出你的攻擊性,結果也會遭到反撲。

例如在網路上一個專門討論蓋房子的社團裡,有個網友求問說:「我家後面鄰居是不是蓋太出來了?跟自己家窗對窗,這樣算不算違建?」然後他刊登了兩家的照片。

沒想到社團裡一堆嗅覺敏感的人,都聞出了他的意圖,紛紛給他「沒有好臉色」的回覆:

「這樣只突出一點點,你就想檢舉人家違建嗎?」 「你看看你們家雨披、冷氣機凸出來的部分;你如果去檢舉人家違建,你被反檢舉、被拆得更多!」 「是你們相處不好嗎?」 「如果以防火巷來說,你們兩家都要被拆,因為這樣的距離以新的法規來講是根本不能開窗的。但如果對方是以前蓋的,他是可以的。如果你是新蓋的,反而你不可以喔!」 「檢舉魔人!」

幾乎是一面倒的;底下的留言串都對他是不太友善的反應。樓主大概大感意外,跑出來解釋:「我只是覺得他這樣…我感覺有壓迫感…」

「所以你就是想去檢舉人家囉?那你也看看你自己吧!你也是違建啊。」網友仍然不放過他。 「啊,乾脆你地址告訴我,我兩家都來舉報,你們兩家都拆。」還有人這樣揶揄。

最後有個人講得比較多:「其實台灣百分之八十的房屋都有違建的部分,這些政府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東西有它複雜的成因,所以建議還是互相商量比較好,如果大家要交惡的話,那到最後你自己也會倒楣的。」

從上面這些例子我們就能夠了解,為什麼愈有閱歷和智慧的人,都愈會去講吉祥話。因為凡事用比較善意、正面的出發點去講話,總是比較不會被人家攻擊。所以如果你一定要批評什麼,那就要更周全地準備、了解地很深入再說;因為現在社會的事情更複雜,常常不是只有站在你的角度所看到的那一面而已,眾人的角度通常遠比你看到的多很多。

就好像最近的疫苗議題,不妨回顧一下自己一路follow整個議題的過程,其實是不是隨著最新的知識、消息不斷補充進來,自己也一直在更新自己原先的看法呢?那麼之前如果因為那些看法,而對某些人事物做了批評與責怪,現在看起來覺得如何?(註)

(註)請搜尋“辛酸!10小時等嘸AZ ,藥師怒衝衛局「說不出話」”的新聞報導。

那麼,什麼人最容易在網路上說錯話,反過來被撻伐呢?就是私底下談話時,已經養成「喜歡給人家貼標籤」習慣的人。例如才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就立刻「恐龍法官」、「怪獸家長」、「白目三寶」地脫口而出、或是講話的發語詞常常是「好瞎!」「超扯!」「太誇張!」的人。

因為這些快速的反應,代表在心裡面已經很快做出了定論,沒有留空間給自己去思考其他的角度,所以遇到事情讓他看不慣的時候,他的思考很少、反應卻很快,就經常會發生誤判。而這樣的習慣如果帶到公領域上去講話的話,那就常常會被打臉了(因為他的發言也常常是先帶著情緒出去的)。

給別人「貼標籤」,源自於人性中的生存危機感,大腦會想要產生可以迅速辨識的「標準」,來作為快速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是人性中比較動物性的部分。可是當你已經演化成為了人;投生到人類的層次學習——人類的世界已經是一個在互動上更細緻、更複雜的生態,與在動物世界大不相同了(動物世界比較只有「好」或「壞」兩端,沒有灰色地帶)。如果你還一直被這個「貼標籤」的動物本能控制,沒有發展出更細緻的覺察能力,那麼在複雜的人類社會裡面,你的視野與觀念就會相對狹窄與固定,很容易跟別人發生衝突,也很容易被操控,那麼你的人生就會有很多折損。

所以「靈性的提升」某方面而言,也可以說是個「思考去標籤化」的過程。看看這個世界,依然存在著很多種族、族群、性別等等的歧視,還有很多文化霸凌現象,這些都是「標籤化」的思考習慣形成的。當你給別人貼了標籤以後,你就不再對於那個對象進行真正的觀察與瞭解了,這就是世界上很多紛爭與悲劇的起點。所以如果你能夠意識到自己投射出去的標籤,把它從你的腦子裡面撕掉;變更有「覺」地去觀察眼前的人事物,那這就是你變得「更靈性」了。

不要以為這是件容易的事,生活中很多時候因為自己的情緒,我們給別人貼標籤的行為可以說是輕鬆到連自己都難以察覺。

有一天我的學生和他太太要出門之前,突然間看到太太的口罩掉在地面上,他彎腰撿起來給她時,脫口就說:「你看你…東西不要亂丟!」他太太接過口罩,臉色本來是好的,聽了這話突然就沈了下去:「什麼叫『亂』丟?我幹嗎亂丟口罩?明明就是不小心掉下去的。你幫我撿起來我本來要說謝謝,可是你卻這麼說不是很可惜嗎?」

他聽了一時無語,事後檢討自己:對呀!為什麼家人東西掉在地上就是「亂丟」呢?他還想到自己也常常會跟小孩說:「你都講不聽!」然後小孩也曾經很生氣的辯駁:「我哪有『都』?!」

只要用一個字「都」、「亂」,就把另一個人完全否定了,難怪對方會很不舒服。可是大家是不是常常這麼說話呢?

又例如很多媽媽一看到小孩下課回來,也不打聲招呼就立刻衝進房間,馬上便火起來等了。為什麼火呢?因為「他一定又是手也不洗、書包一丟就跑去打遊戲了。」然後等小孩一出房門,做媽媽的劈頭就開罵,可是小孩竟一聲不吭又跑去廁所躲起來,做媽媽的就又更氣了。其實,孩子今天是衝回房間找一份很重要的作業,那份作業今天本來應該要還給同學的;原本以為自己有帶去學校,卻害同學被老師罵慘了。放學匆匆回到家依然找不到,出房門的神色其實是憂心忡忡,心裡很難過的。可是媽媽只顧罵他,完全也沒看出來。

像這樣「用自己預設的認知去反應」,而完全沒有對當下進行了解,這就是在「貼標籤」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很普遍呢?

而最普遍、也最難從我們的腦中去除的標籤,就是「對與錯」。不只是「對與錯」制約了我們的思考能力,甚至於我們在一開始思考的時候,就主動地追求「對與錯」;彷彿只有辨認出「對與錯」,才算瞭解了一件事情。例如名人的婚姻生變了、明星夫妻離婚了、親戚的小孩離家出走了…人總會想去打聽原因,可是所謂的「原因」,對於很多人而言就是「誰對誰錯」的意思。彷彿如果弄清楚細節就會知道「是誰的錯」,然後這件事在心裡面就有了落點了。

這就是人性中動物性的那個部分所追求的——「對與錯」如果很清楚,自己就可以得到清楚的行為指引——人一直被這個動物性的部分驅策而不自知。所以很多新聞報導底下的留言,都充滿了這樣的反應模式,例如一個離婚的新聞底下常常就充滿了如下的留言:

「打人就是不對」、「偷吃就是不對」、「沒給孝親費就是不對」、「渣男!」等等。

許多人的童年,是不是也有不少「我的心事爸媽不知道,就只會罵我」的苦澀經驗呢?家庭裡會經常充滿吵架聲,都是在吵什麼呢?都是在吵「對與錯」。我們很本能地認為如果能夠證明我是對的或你是錯的,問題就解決了。

但是有嗎?

全世界每個衝突的地方,都在做這樣的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過去,炸彈仍然在互丟,人民仍然在慘死、家庭仍然在破碎。然後每個國家都說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其實,這種宣稱就是「野蠻」的特徵之一。正像有些宗教徒宣稱自己信的才是真神,別人的信都是魔鬼;或是我相信的才是真理,其他的都不是…這都是屬於覺性層級比較低的信仰,實際上還沒有脫離動物性大腦的制約。

所以如來說,只要練習任何事不要用「對」或「錯」去作為「看一件事的重點」,你會學習到很多很多東西,變成一個更細緻、更有覺的人。那麼最大的受益者將是你自己。

為什麼呢?因為你跟他人的關係就會變成一種「他在幫你提升、幫你變得更有智慧」的關係,而不是「他一直讓我很悶、很不爽」的關係。

從家庭到世界,都是可以是這樣的。

否則如果你要說這個世界的錯、你要貼別人標籤的話,那是貼不完、也怪罪不完的。那這樣的模式運作下去,你會變得如何?你的心境就會生活在「地獄」裡面。

例如說,賈永婕募集「救命神器」(HFNC)的義舉,轟動了全台。後續捐贈「救命神器」的名單出來以後,大家看到有這麼多個人或企業慷慨解囊,多半都是感動與心存感謝的。可是就有人針對小S有這樣的留言:

「她那麼有錢,只捐一台?」 「捐一台就要拉抬形象嗎?做不到吧。」

如果你仔細去思考,這兩句話是從什麼樣的思維出發的?你會發現那是從「標籤」來的。也就是講這些話的人,對小S這個人已經貼了標籤了——不管小S做了什麼,永遠是用負面的角度去解讀。所以他才會在明明沒有任何附帶的資訊可供參考之下,就如此的斷言。然而,當大部分人看到這則名單心裡是感動和感謝的時候,做這樣留言的人,卻唯獨讓自己在負能量裡面,只對他討厭的名字做出反應,這不就是自己讓自己進入了地獄嗎?

生活中一直在「看見討厭」的人,其實最苦的是自己。而且,有很多角度他也變成會永遠都看不到了。

就以酸小S只捐一台救命神器的批評來說:

1.有錢人其實都常常在捐一點、捐一點,那是社會大眾不知道的,可是加起來也很多。

因為企業家或明星常常會收到來自各方面的公益邀約或勸募,也包括被同行之間互相拉去「做愛心」,所以他們都會這裡捐一點、那裡捐一點。而且他們捐過的單位,每年時間到了也還會再來跟他們募款,因此他們常常一年到頭都在捐。偶然間,某一次捐款被別人披露了——就像小S剛好在賈永婕的勸募名單裡面——然後你就看到了;如果就這個你所看到的「一角」去批評人家「捐太少」,或是誰比較有愛心、誰怎麼捐這麼少,其實是不合理的。

2.錢賺得比你多,就應該捐得比你多,這是道德綁架。

既然人人都是平等的,那麼錢都一樣是努力賺來的,又不偷不搶,為什麼賺得比你多的人,就必須捐得比你多呢?「捐獻」本來就該回歸為一份心意,不是應該的。所以不管人家捐多少,我們不是只需要感謝嗎?

就像你在路邊遇到人家推輪椅跟你兜售兩隻一百塊的筆,如果你沒買,就被瞪一眼,因為你穿得那麼好、還拿著iphone——你覺得這樣對嗎?

3.就算捐錢可以拉抬形象,或是可以節稅,那裡面還是有善念。

如果你去便利商店消費完,把發票隨手丟進贊助兒童福利計畫的發票搜集箱時,有人在旁邊酸你:「你根本只是懶得對發票、又覺得不用花自己的錢,所以才這麼做吧!偽善!」那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仔細想起來,沒錯,也許自己真的懶得對發票,也覺得如此做公益不費任何成本。可是當在這麼做的時候,你還是知道這是在「做好事」的;假如那個箱子上寫的是:「捐給店長做為購買iphone13基金」,就算不對發票你也寧肯自己帶回家丟垃圾桶吧。

所以這裡面是有過辨別的,這個辨別也就是善念。企業或是名人捐錢,或許可以節稅或贏得好名聲,可是就跟你捐發票一樣;他們也要覺得所捐助的對象或單位,是去「做好事」的,他們才會去捐。那這個裡面也就確實有著善念。

所以善行並不一定要沒有附加價值,才不是你說的「偽善」。有些事情就是會雙贏的,那也很好;真正有社會歷練的人,就會知道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更何況,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當醫護人員在前線全力以赴的報導每天不斷地播出,大家都可以感覺到那種危險與危急。藝人也是人,當然也一樣能夠感覺到那份人溺己溺的感覺,所以在這個時候去做捐輸、去送便當送水果本來是很自然的事;因為有名氣,所以所做的事都被你視為沽名釣譽,這樣的觀點是否偏頗呢?

佛家說「口業」,這是真的有的,而且也會是現世報。因為你讓人家受傷,他只會更冷漠,那你就是在促成一個彼此隔閡愈來愈大的社會。可是別忘了,到時候這個冷漠的社會,你也還是要生活在裡面的。

4.做好自己的事,那就已經是在「捐」了。

現在有很多人常批評大企業賺很多錢如何如何…可是你有沒有在人家的發展中,也得到社會進步的便利或是照顧呢?當然。譬如UBER是個跨國大企業,賺了很多錢,可是在疫情嚴重的時候,很多人每天靠UBER EATS送餐,不是感受到了人家的重要嗎?所以只要它有好好做事;該送的餐都有妥善的送到、該提供的客服都有好好地負責、該給員工的合理照顧也都有給予,那麼它就已經是「善盡企業的責任」了,它的存在也就值得感謝了。有沒有額外再去「做公益」或捐錢,重要嗎?

因為每一個工作,本來就應該都是「公益」,對別人沒有益處,那還叫工作嗎?所以當你把你的工作敬業地做好,你就是已經在「捐」了。如來曾經說過一句話:「當每個人在工作上,都給人家一點點物超所值的東西,這個世界對每個人都將是天堂!」仔細玩味這句話,你會有很大的領悟。

現在社會真正的問題是很多人做事黑心、摸魚,只顧自己賺錢,卻沒有給出他應該給出的東西或服務,這個才是應該要改正的,而不是「賺很多錢就應該去捐錢」,這反而是本末倒置。黑心企業平常在荼毒你,然後災難時捐個大錢,這樣就OK嗎?

當然行有餘力,願意用捐錢的方式去做更多有益社會的事,那是很棒、很值得大家感謝的。然而捐款或任何奉獻,都不應該被拿來比較或批評,這樣就變成是道德綁架了。所以如來的訊息裡面,更強調大家要用「你的工作」去做善事。例如如果一個政府官員做好他該做的規劃,少弄出幾座蚊子館、甚至有更長遠的眼光去幫台灣提升競爭力,那這不就是在「捐錢」給全民了?而且捐得何其多!

同樣的,你是一個售貨員,人家有需求想來買東西,你能夠忠實地介紹他需要的東西,而不是只想介紹給他利潤高東西,讓他多花錢,那你也是在捐錢了,不是嗎?

所以一個藝人有努力的帶給你歡笑、帶給你快樂,那就夠了,他的存在已經值得感謝。至於人家賺很多錢,那是人家很努力,也是人家有福報,這裡面不只不應該嫉妒,反而更應該有很多值得我們參考與學習的地方,可以補我們自己的不足。

如果我們能夠看到上述的四個角度的話,我們不只不會被自己的情緒綁架,而且還能夠看見感謝,也更清楚自己在網路上發言的時候,怎麼去形成好的因果、好的正向循環。

不過,如來也說,有些在網路上特別會去攻擊他厭惡的公眾人物的人,其實心裡面的初衷是善良的;因為他很重視善,所以才會特別厭惡偽善。沒錯,這個社會確實有很多的偽善,所以讓你心裡面累積了很多「悲」和「滄桑」。然而如來說,其實就算偽善,有一天都可以變成真的善喔!這就要看你怎樣運用智慧去引導這個社會了。然而引導這個社會走向善的智慧與能力,是需要長期的、鍥而不捨地學習的,你願意嗎?否則光靠酸言酸語,除了自傷,其實什麼也改變不了喔。如果你真的有這個大願的話,歡迎你就來跟著老師學習。

今天我們談的是網路世界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然而擴大到整個「地球功課」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人為什麼要來這個世界上?就是因為會有這麼多跟你不一樣的意見、反應,來讓你看見你沒有看見的東西,你才能一直修改掉自己的盲點,讓自己愈來愈覺醒、愈來愈有慈。所以我們來地球就是有這麼多我們要去學習、去看見的東西,才會稱之為「地球功課」。

因此; 愈看得懂的人,話是愈少的。 愈成熟的人,他下筆是會愈慎重的。 能這樣,就會「水能載舟」。

反之,如果你不懂「地球功課」,沒有意識到地球上的這些「不一樣的意見與反應」是用來讓你打開視野,而不是用來讓你批評的。那你也會被很多跟你不一樣的人一直「修理」、一直攻擊,這就是「水能覆舟」了。

最後,我們講到靈性的層次:其實每個你看到的人,也是另一個自己。看見這個就會去感謝那些「另一個自己」的,你不會輕易去批判、謾罵。

不用以為這個道理很難懂,因為每個別人,此刻都正替你在其他的位置(身份)上去體驗人生、體驗世界,然後把他們所看到的、聽到的分享給你,所以以這個觀點而言,每個別人就是另一個你自己。

例如你沒有去過西班牙,有某個youtuber住在那兒,固定上傳影片跟你分享,那他就是另一個在西班牙的你;又例如你現在才剛進入更年期,開始有些症狀,你上網查詢好多有關更年期該注意的事項,那這些知識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就是有好多人已經「替你」經歷過更年期了。即使是一個罪犯,他的存在也是在讓你對於你心裡其實也存在的「地獄」,了解得更清楚。

如果你從這個角度去看,你就會覺得很感謝、很豐盛!這個世界上的「別人」,其實給予了我們這麼多照顧、這麼多開悟!

可是許多宗教信徒,學了所謂的「法」以後,常常跑到覺得「世人」很罪惡、世界是如此污穢、淫蕩…的批判裡。例如他吃素,就覺得還在吃肉的別人很野蠻、都在殺戮;然後當他們在教堂或佛堂裡面的時候,就覺得自己跟一群同樣想法的人在一起連結上帝很美好、很聖潔。其實這個是很沒有開悟的。

意識到自己其實沒有這麼美好,別人其實對我很有貢獻——這個才比較會走向開悟。因為這樣你才會在感謝中,去跟一切「合一」。

如來說,所謂的「合一」就是:你去買一杯手搖飲,那個在做手搖飲的人,你也要看得起他,你也要愛他,這個才是真的「合一」。

1.不是不能說「負能量詞」,也不是不能「批評」,而是不要脫口而出,要很有意識地去做。

如何做呢?當你有意識到我說出去的話是「批評」,那你就要先思考,我要講的東西,角度上有沒有多方面思考過,我對事情的了解有沒有周全?有沒有去更深入查證或了解?

其實通常這樣去想過以後,你就會把「批評」變成「討論」了。也就是「我講出去的東西,目的是讓彼此都可以學習的」。這樣你去講,就比較會有善的循環。

2.就算你是以善意去講,但講了以後,你也要有空間說,別人可能也會對你的話有批評、有不同意見。

也就是只要你是要公開去講什麼事情,你就要有「更大的空間」準備,去接受別人的負能量詞。你不能計較說:「我明明是很中立、中肯的在討論,為什麼你要這麼不客氣,或是給我戴帽子?」因為你要知道,網路上什麼人都有,有些人在某些地方受過傷、受過氣,他特別對某個議題敏感、也許真的已經有「玻璃心」了。所以即使你再誠懇、再就事論事,他也會做出你覺得不理性的攻擊言論,這是正常的,你不需要感到受傷或生氣。

如果你在公共平台上發言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到最後你自己可能會情緒暴走,被那些有情緒的人拖下水去,而完全模糊了你的初衷,以及事情本來的焦點。甚至你也開始跟對方一樣惡言相向,結果又被搞什麼截圖、蒐證,要告你毀謗污辱…到最後你身心俱疲,覺得好心沒好報,不想再關心公共事務了。

然而就像人家說「要進廚房,就不能怕油煙」,只要改變一下你的「心理容量」就行,慢慢你會習慣的。其實你的發言如果都本持著善意、講什麼事情也都有空間,多數人都感覺得出來的,所以就算有少數人很情緒化地攻擊你,大多數人也不會理會這些發言的。

再來就是,當別人提供不同意見給你時,你有讓人家感覺到你是有善意去聆聽的,那最大的受益者將會是你自己。因為經過一番討論,你會發現正是透過這麼多別人不同的角度,你才能夠了解事情更多,那麼以後你遇到各種事情第一時間的情緒反應,就會更少;你會更有空間地去深入了解、聆聽,於是懂得更多的人就會更樂意跟你分享,這就是「水能載舟」了;也就是「心存善念、福氣綿延」。

反之,「水能覆舟」就是你自己先開題去批評,然後又沒有空間去聆聽,人家覺得你並沒有要學習,也不是善意的,反對你的人就會如海嘯般湧來,要跟你開戰。

所以你的世界,是你的「念」去開題、去捲起後續的因果的;要把什麼愈搞愈大,在於你的一念之間。

3. 世界上的事的成因都很複雜,所以都不是「對」與「錯」這麼簡單,所以重點不在於歸咎於什麼,而在與你如何領導。

如果你沒有智慧去領導,你就會一直想要歸咎,那就會是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如果你真的有什麼坎過不去,那應該來上課學習,或是找老師諮詢,不是一直在上演那個情緒的八點檔。

通常你人生中一直不順遂的點,都是你好幾世以來的共同的問題,一直延伸到現在的。所以如果你穿越過去,不只是你這個不順遂解開,你心想事成了,你還會延年益壽喔。

4.最後;現在的社會,知識的傳遞是非常多向的、傳遞的速度也是非常快速的。所以現代社會雖然複雜,大家也很快學得更多、知道得更多。所以如果要成為一個「健康豐盛的未來人」,就要能夠更謙遜的學習,而所謂的「心靈課」,真正就是要教大家這些。

愈未來的人,會愈接近五次元。因為人類就是透過現在大家所經歷的歷程(包括這個疫情),一直慢慢在修正。而「輪迴」裡面有一個秘密:如果你愈是有在裝備自己,去成為一個「健康豐盛的未來人」,你的壽命是會增加、青春是會延長的!希望你能夠立志,多方多面地學習智慧,創造出一個可以跟這樣的未來銜接的自己。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

圖:京都 琉璃光院

​連結已複製!

4393328_91475 [轉換]2-01.png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畢。經歷自基督教、佛教、新時代身心靈課程之洗禮,已實修四十多年、專注於樸素禪修三十餘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