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393328_91475 [轉換]-01.png

章成禪師對你說

文章不定期更新,歡迎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文章消息。

拿掉你腦中,停不下來的跑馬燈—談「幽靈式身心症」


2016年,土耳其伊斯坦堡附近發生了5.8級的地震,並且持續了50天,然而一般民眾卻毫無所覺。這種奇特的地震被稱為「幽靈地震」,因為它不會產生一般地震會有的震波,即便是科學家都很容易忽略掉它的存在。「幽靈地震」是斷層產生了緩慢的滑移事件,就類似冰河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在滑動一般。

可是當媒體說「一般民眾毫無所覺」的時候,所有人真的是毫無所覺嗎?其實不一定。也許有一些生理構造上比較敏感的人,會覺得那一陣子不知道為什麼常常頭暈、想吐、或是睡不好覺等等…因為再怎樣緩慢的地殼擦動,也會產生磁場的變化,所以還是可能會有一些人、或是動物受到了影響,只是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身心的反應的真正源頭。

會受到影響的人,你也可以說他這是一種「過敏」現象,可是生活中這樣的人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少。像是有些人有所謂的「暈眩症」,他去醫院做各種檢查,醫生都說他腦子沒事,什麼也查不出來。可是等他有一天換了工作、或生涯有一個轉軌之後,他發現他的暈眩症不知道為什麼就好了。所以現在的醫學已經觀察出:有些人的暈眩症其實也是「身心症」的一種;是自律神經失調的一種反應,跟生活作息、情緒壓力是有很大關連的。可是這些暈眩症的人,很多人主觀上卻不覺得自己壓力很大、不覺得自己很緊繃。

尤其是男性的憂鬱症,也有很多罹患者只留意到生理上的不適,而不認為自己有情緒低潮,甚至他還覺得自己的抗壓性很好呢。

講這些的意思是:就像「地震」不一定有我們傳統上認知的「天搖地動」;「憂鬱症」也不一定有我們認知的「心情很糟」。還有很多我們以為它應該是什麼面貌的東西,它也可能以完全讓你看不出來的樣子出現。那麼反過來說:一件事你認為自己沒有受到影響,可是那個影響也可能事實上是存在的,只是用你不會把兩者關連起來而已。

高靈說,人其實是很纖細的存在,我們其實一直在受到周邊事物的牽動,只是看你有沒有察覺。例如說,如果你的上司是會帶給你壓力的,你跟他處得不好,那每次只要他出現在同一個空間裡,甚至只是聽到他的聲音才剛傳進辦公室,你的腦壓其實已經在上升、你的手指可能已經微微在顫動了。再嚴重一點,甚至有些人只要聽到特定的某人的腳步聲,他就會開始胃痛或是發燒,可是如果是別的人的聲音,他就完全不會。這其實也可以說:你是得了某種「有指向性的身心症」了。但是在一般人的認知,或醫學上的診斷標準中,並不會把它歸納為身心症,所以他也不認為自己有。

然而這種事情如果你不處理的話,你的身心就會在這個「反應模式」上愈來愈熟悉、愈來愈定型,慢慢地有一天你會發現:只要遇到讓你有壓力的人事物,你都會開始出現同樣的症狀了。如果這樣你還是不管它,那當你「人生的結」—-自己無法不受到負面牽動的事情—隨著年紀愈來愈多,不知不覺有一天你就會發現:自己怎麼已經是長期的失眠一族了?怎麼心悸、暈眩、胸悶等等…已經是生活的常態了?這時候才會驚覺「我得到身心症了!」大部分人其實都是走到這一步,才開始求醫,或是去求助的。

可是到那個時候要去處理,就有所謂「積重難返」的困難度,因為你身心的那個反應路徑已經很牢固、並且你人生的結也彼此互相糾纏,形成一大團毛線球,不再是輕易可以解開了。在這個惡性循環裡,除非你遇到很有智慧的老師,同時你也真的能夠信任他的帶領,你才能用較短的時間來重獲健康。否則一般來講,如同大家都看到的;醫生就只能給你開藥、換藥、加藥、減藥,聽聽你訴苦、勸勸你放鬆,可是也莫可奈何。

所以如果把「身心症」的定義擴大一些,反而對你自己是比較好的,因為你就更願意在你的自律神經失調還在「幽靈」狀態(還沒有固化)的時候,就去把它處理掉,不會任其滋長。為了這個提早預防的好處,我們把這些還沒有固化;也不是傳統上定義的身心症的失調現象,稱之為「幽靈式身心症」。

最常見的「幽靈式身心症」之一,就是「腦子裡有停不下來的跑馬燈」。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突然腦子裡跑出來一段旋律,不斷地重複,你覺得很不舒服想喊停,可是它就像個「無限迴圈」那樣一直霸佔住你的腦海,揮之不去。其實你可以去留心觀察:當你的腦子裡會跑出一段揮之不去的旋律的時候,你的身心狀態總是比較緊繃的。也就是說:即使那是一首你很喜歡的歌曲,但是如果有「揮之不去」、或「霸佔在腦海中」的現象,你就知道最近你的狀態其實是有潛在的壓力在持續,就像有一場無聲的「幽靈式地震」,其實正在你的內在發生。

同樣的,有很多人睡眠開始不好,也是從睡覺的時候有「跑馬燈」現象開始的。明明是安穩地躺在床上想要入睡,腦子卻開始不由自主地想起某些事情,欲罷不能;身體其實覺得好累,可是腦子裡的那個跑馬燈就好像一台沒有開關可以按停的播放機。那麼為什麼夜晚會有這種折騰人的「跑馬燈」現象呢?

首先你可以觀察,你的跑馬燈裡面跑的都是些什麼內容呢?其實就是那些你在生活中「過不去」的事情。這包括了你害怕擔心的、屈辱生氣的、內疚虧欠的…而人年紀愈大,這些事情通常就會愈多。所以如果這些事情沒有消化掉,你的內在就會愈來愈緊繃,一到夜晚,跑馬燈就會愈活躍、愈有內容可以跑,那麼睡眠品質也就會愈來愈不好,最後發展成自律神經失調。

一般來說,睡覺時會因為「跑馬燈」而失眠的人,不自覺地就會被任何跟「放下」、「活在當下」有關的概念所吸引。因為這些概念和意境,會讓自己感覺到暫時的放鬆,腦子裡的跑馬燈也就真的緩慢下來、甚至偶爾會不見了。此外他們也會發現透過「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專注在一件簡單的事情上,也會是有幫助的。例如說畫禪繞畫、念經抄經、做手作、投入在烘焙之中…很多人都覺得在那些時候,他可以回到一種內心的安定狀態。其實那就是說,他就可以不被腦子裡的跑馬燈所撩撥,不用一直處在焦慮的波動狀態。

雖這些方法有其幫助,是一種方便法門,也是一種智慧。不過效果都是暫時的,不是治本的,而且它們的效果也會遞減。有一些宗教或靈修團體,把這些方法加入一些儀式感,變成了所謂的「修持法門」,說成是具有療癒效果,讓人每天花大把時間一直去重複這些作為,其實那反而就變成是引導人家上癮與依賴的作法了。

那麼怎樣做才是治本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腦子裡的跑馬燈」其實就是在跑「你生活中的輪迴」。「輪迴」的重點就是:裡面的人事物是重複的、邏輯和情緒也是重複的。也就是說,這些在你腦子裡跑的事情雖然看起來很瑣碎,可是你可以注意去看:跑馬燈裡面都有一些固定的人、事、物,是常常會上場演出的「班底」。例如每次小姑打電話說要回來住,晚上你的跑馬燈就會上場,而且每次只要遇到跟小姑有關的事情,無論表面上如何不同,其實底下的「邏輯」是相同的:「我很不喜歡她來,可是我又不能拒絕;我好想拒絕,可是我又會很不安;拒絕了這一次,還有下一次,總不能永遠拒絕…可是每一次接受,我都會不甘心、我都會鬱卒很久…(再回到第一句)」

跑馬燈的內容與邏輯,就像這樣常常是循環而且重複的,所以才叫做跑馬燈。而會引起你產生跑馬燈的人事物,常常也就是那幾個,也是重複的。所以你可以看見,要消除腦子裡的跑馬燈,其實就只要好好去面對你現階段,會讓你產生情緒的那幾個課題;也許是人際關係、也許是金錢、也許是工作的瓶頸,你突破了,這些跑馬燈就消失掉了。(註)

(註)各種成功的突破範例,可延伸閱讀「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事,是看見自己在重複」一書(商周),章成著。

突破這些難嗎?以老師來看,都不難,為什麼?因為太陽底下無鮮事,你碰到的問題別人早就解決過了。可是既然不難,為什麼人總要讓這些跑馬燈折磨自己那麼久呢?原因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因為你自己白天實際的生活,也已經變成一種「跑馬燈」模式了。

什麼是「跑馬燈模式」呢?就是你所做出的努力都只是在「緩衝壓力」(逃避),而不是正面去解決問題。所以實際上,你的生活是被別人的劇本推著走的,不是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有能力去推著事情走。

婆婆講你,你就忍耐著假裝有在聽,可是心思已經跑去想等一下要追的劇、跑去想帥帥的男主角,然後自己還覺得這種「靈魂出竅」的方式很聰明。今天主管又把別人該做的事丟給你了,你還是接下來了,然後在臉書上發字很大的抱怨文,一邊取消明天的休假…。

如果白天你的生活是在「跑馬燈模式」,晚上你的腦子也會不由自主「被跑馬燈跑」。其實「跑馬燈」就是一種身不由己地被推著走的狀態,所以如果你可以在白天的實際生活中打破這個跑馬燈模式,晚上的跑馬燈自然就會不見了。

這也就是以前我們說的:「沒有智慧的人被事情推著走,有智慧的人推著事情走。」當你是「被事情推著走」時,你就會有很多無奈的心情,又必須壓抑著去過日子,所以這些壓抑的心情,在夜晚的時候就會冒出來,變成你腦子裡的跑馬燈。活在別人的劇本裡面,按照別人安排的角色去演的人,他夜晚的跑馬燈會是最多、最停不下來的。那不管表面上你薪水多高、看似很有成就;或是人家說你嫁入豪門、生活令人稱羨。但實際你是生活在天堂還是地獄?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了。

所以解決夜晚的「跑馬燈」的方法,就是解決你白天「被跑馬燈」的那些部分。你不要覺得這很難,其實大部分的情形是:當你明白那個解法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是意外地簡單!老師做這份心靈教育工作最大的收穫,就是一直在看到「生命的出口」。十幾年來有多少人帶著各種疑難雜症來找老師,而老師從高靈給這些人的訊息裡面深刻地體驗到:的確任何處境都有解法。所以衷心地想對你說:請你要相信任何僵局都有出口、任何事情都有訣竅。雖然訣竅總是在你的「習慣性」之外,但是當你願意跳出你的慣性去思考、去求教、或者去大膽嘗試,當下你就會從一顆「線性的粒子」,變成「非線性的量子」,你就很容易重新發現你所謂的「現實」裡面的「虛構之處」,因而突圍而出,將你不想要的那些「有」變化成「無」。

同時,你也就會進一步地體驗到:你同時也可以把你想要卻還「沒有」的那些東西,在人家給了你很多的「有」的限制之下,把它從「無」裡面創造出來,變成了「有」。那你就悟到了《心經》中所說的「空性」,它真正的含意了。

​連結已複製!

4393328_91475 [轉換]2-01.png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畢。經歷自基督教、佛教、新時代身心靈課程之洗禮,已實修四十多年、專注於樸素禪修三十餘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