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不是某種特殊境界,而是覺察頭腦的幻象時,因為幻象瓦解而自然發生的一個無限層次的放下與擴展的過程,也就是說,開悟是一個動詞,不是名詞,並且沒有終點。每一個層次的清楚與擴展你都可以定義為某個程度的開悟(各種宗教或修行團體就是常這麼作,因為不這樣難以抓住你的自我),但這不過就是你要這麼定義而已,永遠會有更大的開悟!但在這過程中,實際你的生活會愈來愈不再想從這個世界得到甚麼了(別忘了你事實上還有身體),在這個過程中慈悲心也自然的成為做大多數事的動機。否則你是不會想做的。
但由於你對頭腦幻象的逐日清楚,所以你愈來愈不相信頭腦對你說的恐懼話語,而慈悲心又在增長,所以照理說你[能]做的事會比以前更多,而且會更積極,而不是愈來愈無事可做。(當然也有假悟境,真汲汲營營的”積極”)
愈來愈不作為的現象是存在的,那是一個階段,那表示過去你做事的動機多半是被慾望和煩惱所驅使,因為你開始看清自己的痛苦的循環,所以你開始放下,這是一個想休息,想浸泡在輕安中的階段,這沒有甚麼不對。但是意識的擴展不會停在這裡,事實上,如果不是你的自我又緊縮起來,想保護你的安適感,你會開始看到更多(因為你的觀察力更強),不管是關於這個世界或關於你自己。這個看到更多又比從前更無懼的你,必然有所作為。
而因為你對頭腦的了解,對那些苦的循環的了解,所以你在作為的同時,就不再相信頭腦對於過程與結果的預設以及堅持,在做的那一刻會投注所有卻隨時臣服(隨時能轉彎、放下),而唯一的出發點只是因為清楚而來的慈悲心。這個就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生活狀態。
我看到很多心靈圈的人高標悟境,夸夸其談,可是實際生活卻對人間疾苦視而不見,見而無力,只想維持自我處在某種”意識狀態”中,把這叫作修行(其實是停滯的),這種人我都會故意請他們慈悲渡眾,好好去辦個課程講學,寫本書出版,或是在團體課程中嘗試去幫助別人,結果他們都做不到,或嫌累,可是批評別人寫的書,說哪一本比較高明卻是很有熱情跟快感的。
(當然神棍也會利用[我們應該幫助別人]來教你付出更多,很多狂熱的教徒表現得很有心,實際上是頭腦的信念所帶來的強大力量,那仍是頭腦的,裡面有強大的自我需求隱藏其後,這裡暫且不論。)
我們來這個世界上,各種功課延伸到最大的主題,其實就是慈悲。
如果有一天你開始不再高談悟境,猛K靈修書,老是想跟志同道合人在一起聊得很對味,或拼命參加各種課程,一個換一個。而是念念慈悲的開始讓自己千變萬化的在實際生活中奉獻,恩亨,在我眼裡,你的確[正在]開悟!(開悟沒有已經開悟,只有正在開悟,哈!)
留言者: deineWS
Email: hsiaowanshih@yahoo.com.tw
網址:
日期: 2013-08-24 21:39:12
老師說得好!出世的陳前跟入世的磨練互為陰陽兩極的”必須品“,”靈修“人是容易走偏倒”虛空之境“,不可不慎!!!!!!
留言者: 奇蹟
Email: yiin_kao@kimo.com
網址:
日期: 2013-07-15 15:04:32
Dear 老師 能夠認識您並持續上您的課程只能說是神性的引導。 我鼓勵益祥去上您的課,不帶任何目的的去上課,然後會有滿滿的收穫回來。我告訴他,如果帶著"目的"去上課,想學點"東西",那每一堂課都沒有你想要的"東西",生命不會是你頭腦可以刻畫出來的東西,所以請不要帶著"目的"、"想要"去上章老師的課。(我知道他想去上課,但仍需要神性驅動他,因為書讀太多的人總有莫名的固執) 細讀老師您對開悟的描述與分享,只能說我三生有幸,能夠在"看得到"老師的地方,緊緊追隨著您的腳步。您踏出的每一步,都能夠無私的與我們分享,同時您也知道我們在這個階段需要什麼,可以用簡單易懂的話語提醒我們,讓我們能夠很安心踏實的知道,我們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現在的心情,該怎麼說呢 ! 感動、感恩、滿滿的幸福 ! 您的學生 昭儀敬上
留言者: 章成
Email:
網址:
日期: 2013-07-15 21:26:46
DEAR昭儀:你說得對極了,不帶著預設的目的,更容易得到超越預設的東西,這點不管是上我的課,或是對於人生,其實都是一樣的。你有這樣的感覺,真是太棒了!掌聲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