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精神的人,相處起來不會膩》—培養你深層次的魅力
- 章成禪師
- 2021年4月6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已更新:3月1日
日本人的「你好嗎?」是「お元気ですか?」;「元氣」是「精神」的意思。為什麼在日本人的傳統中,日常最頻繁使用的問候語,是問候你的「精神」好不好呢?當然表淺的意義是在關懷你是否安好,可是更深層的意義其實是知道:「精神狀態」是人生一切的根本,所以關心一個人,就要關心他的「精神好不好」。
確實,一個人的「精神」好,他的運勢才會好。但這並不是要你去裝出有精神的樣子,因為會讓運勢好的那種「精神」是「活」出來的,不是裝出來的。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其實已經體會不到這種會讓運勢上昇的「精神」了;要不是活得很日復一日、心裏充滿疲累,就是為了什麼目的,把自己「ㄍㄧㄥ」出一種「怪異的精神」。前者應該很容易了解,那後者是什麼呢?

例如有些很熱切想要拉人家信教的人、或是直銷大會上那些刻意想展現「成功豐盛」的人士…去感受一下他們給你的感覺,是不是有一種似乎很有精神、很有熱情,可是又不太自然的感覺呢?他們單一一個人出現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還好,可是當他們一群人集中在一起做什麼的時候,你就可以明顯感覺到那種怪異了。
所以現代人要不是沒精神,就是跑到另一端,很頭腦地活出了「怪異的精神」,但這兩者對人生都不會好。後者就算賺到很多錢,身心到後來也會出問題,因為他跟別人之間其實沒有真正愛的流動,對外卻要表現出一種我有愛、自信滿滿、很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樣子;內外在反差太大,各種癌症或是身心症就會逐漸找上門。
真正的「精神」,比較像是你去看到一棵養得好的植物,即使靜靜在那裡,也可以感受到它散發出一種飽滿與朝氣。所以有精神不一定是很活躍的動來動去,或是說話像在軍隊裡面答數;而是即使只是靜靜的在那裡做事,也可以感覺到這個人心裡有一種在微笑的感覺。
以前有句話說「認真的女人最美麗」;或是「認真的男人最有魅力」,這裡面精確的描述出這種存在的狀態。當一個人對自己在做的事情有真正的認同感,處在認真投入、心腦合一的行動狀態,就會讓他們活出那個「精神」。例如一個真心想幫客戶解決問題的人,正在那裡專注地打著電腦查詢資料;或是一位真心關心孩子的教育的母親,正仔細在聆聽演講、勤做筆記…多數人看到這樣的面容,自然而然會覺得受到吸引、覺得喜歡,這就是那份「魅力」。如果某個人的待人接物一直都是如此,他就容易得到敬重、受到注目,人們就會比較想把好的機會與資源給他,所以他的運勢當然會向上走,生涯就容易走到富貴的位置。
而有精神的人雖然會有富貴,卻會散發出一種「知足常樂」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他認真做事的時候,是真心想投入的,所以事情的完成本身,已經為他帶來許多成就感和愉悅感,自然不會把金錢看得那麼重。
所以事業有成的「大人物」大致分成兩種面相,一種看起來很威嚴、很有氣勢,但也很緊繃、很不快樂;而你再仔細去看的話,他的雙頰其實散發出一種辛苦與滄桑,眼神竟然是生氣的。這是長期為了名和利在競爭,人踩人踩上來的結果。
另一種「大人物」則給人一種笑口常開的開朗感,讓別人跟他相處起來如沐春風。同樣地,如果你仔細去看他的面相的話,他的眼神睿智,但是是帶有笑意的;雙頰的線條隱含著魄力,但亦不嚴厲。這是對自己做的事情真的有興趣、也真的覺得有意義,因而成功的人。
前者無論事業做得再大、財富地位再高,他還是凡事愛計較、很容易對人看不慣;而後者則會真心地喜歡自己的人生,連帶地對周遭的人事物也容易看到感謝,所以眼神會有溫暖,心情常常喜悅。這兩者晚年的健康狀況,是會有很大的差別的。
因此,為了名或利才去認真的人,雖然也看似努力積極,但由於一直很功利的在計較與計算、常常在得失裡面插自己的刀,所以他的內心就經常在經歷折損和辛苦,漸漸形成了時時緊繃和嚴肅的個性,甚至演化出憔悴又生氣的面相(這種狀況通常是已經生病了)。這樣就算賺到再多錢、或是被外界認為再成功,他內心的喜悅感也總是稍縱即逝,很快又回到空虛、不安、焦慮中去。於是他又會情不自禁地想要擁有更多、想要再征服更高的山頭…這並不是真正的富貴,只是披著富貴外衣的貧窮而已。
所以人要追求什麼之前,請先讓你的心處於那個將來會讓你「既成功又愉快」的「精神」,然後才在那個狀態下去耕耘、努力。這樣你人生未來結出的果實,才真正會是甜的,而不會讓你失望。
那這個「精神」確切是什麼呢?單一的形容詞其實很難完整描述它,需要你透過讀完這整篇文章之後再去意會。現在我們再用另一個角度去形容這個會讓你散發魅力的「有精神」是什麼?
「有精神」也接近所謂的「保持著初衷」。
為什麼你做一件事會認真投入,即使尚未功成名就,也覺得每天充實愉快呢?因為你是真的有興趣,或是真的覺得有意義,這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初衷」。而當你是保持著初衷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你也會處在那份「有精神」裡面。
所以日本人的問候語:「你的精神如何呢?」(お元気ですか?)如果翻譯成「你有保持著初衷嗎?」其實是更深邃的。保持著「初衷」在做人做事(過日子)的人,你會發現他就會散發出「認真的魅力」——也就是接近今天我們所說的「有精神」。反之,已經喪失初衷的人,雖然也是天天勉強從床上爬起來上班,旦心情卻是不快樂的、很計較的——例如他總是要老闆說一動才會做一動,或者是只有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他才願意去做。
這樣的能量散發出去,別人其實慢慢都感覺得到,所以有好的機會或好的位置,人家也會隱藏起來,不會給他,他的生涯發展就失去前景了。(註)
(註)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喪失了初衷,很想把它找回來,請閱讀「奉獻」一書,並按照書中的方法練習。(「奉獻」,章成老師、M・FAN老師合著,商周出版社)
所以人能夠活出精神,你走出去就是等於在放著光、發著亮一樣,一般人看到你都會有好感;而有能力的貴人看到你,更會願意幫你一把,或是乾脆把你打包帶走。這不是很好嗎?而這樣「有精神」的人,人際關係上還會有個大家最羨慕的待遇:
別人對他一直不會感到膩。
伴侶在一起久了,很多人都擔心彼此會有人先感覺到膩,然後危機就會產生。可是無論一個人多美多帥,為什麼相處久了就會膩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你身上沒有一個可以長久吸引人的東西。
外相上的吸引,隨著相處的時間愈久,是一定會遞減的,可是人有一種「基因上」的需求,如果你能呼應這種需求,人們對你將永遠不會膩!就像陽光不必千變萬化,植物也會永遠向著光長。
那麼在「基因上」,人類恆常嚮往的這道「陽光」是什麼呢?就是:「你的存在,令我受到鼓舞」的這種精神能量。
以藝人來作為例子,例如渡邊直美那樣的明星,她很接納自己的體型,大方穿出屬於自己的亮麗;也認真投入地磨練出精彩的表演,讓身材在其中變成她的加分點。所以觀眾在看她設計的表演的同時,不只是覺得精彩,還有著一份「她的存在令自己也受到鼓舞」的感覺。
「他的存在令自己也受到鼓舞」——就是這個「精神」,會讓你成為別人心目中,一直想去感受的「那一道陽光」。
所以如果一個藝人不僅僅是才藝出眾,還能夠給予觀眾這種精神層次的感覺,並且將這份感覺一直保持下去,那麼他就很容易成為藝壇所謂的「常青樹」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們對於「內心受到鼓舞」這件事,是永遠不會膩的,它是人類在地球教室裡面,一種恆常的需求。
所以能夠活出精神、有精神地面對生活的人,別人就會長久地喜歡跟他接觸,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跟他在一起生活不會覺得膩。
相對的,現在也有許多整形美女,IG上的照片雖然美麗動人,可是私底下的生活卻是懶惰又萎靡。有的天天只想著到趴場、酒吧去釣高富帥;有的天天只關心自己美不美,和在意粉絲按讚數。這種既自戀又複製貼上的美,其實很快就讓人看膩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美的背後不但沒有「光」,反而是一種暗黑。
在網路上也流行過所謂的「美魔女」——就是媽媽跟女兒站在一起,好像是姐妹一樣。可是也有的網友說,你只要看那個媽媽的眼睛,還是能夠看出那個「老」。沒錯,因為她的妝容和服裝雖然很青春、年輕,可是眼神卻還是那個五、六十歲;有著滄桑感覺的老人。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到這種照片,還是會覺得那個美魔女「怪怪的」的原因。因為她的「精神」並不是真的年輕;也就是在她的年輕打扮之下,其實是沒有「那道光」的。
(所以人的感覺是很敏銳的,即便你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可是對於一張相片裡面的違和感,人都會有共同的感受的。)
所以今天我們說的「精神」,並不是靠你的外表怎樣去妝扮、怎樣去整形、健身就會有的,它是從你內在的修為成長出來的光彩。當然如果你懂得怎樣去讓你的體態、外表更美好,這當然是更加分的;但一個真正會讓人持續地喜歡、在跟他熟識之後魅力不減反增的人,一定是個「有精神」的人。而也就是這樣的人,才能夠幸福到最後。
所以如果你內在煥發出來的精神真的是明亮的,你的眼神就會有一種清朗與輕盈,那麼即便你已經是人家的阿嬤,並且你是跟孫女依偎在一起拍照,人家還真的會感到有一種「姐妹花」的感覺——因為你的風采也有一種「開花」的美。
通常這樣的人物給別人的印象也會很深,因為在潛意識裡面,人們就好像目睹了不受限於肉體的「靈魂層次的年輕」,心裏是受到鼓舞的。所以散發出這樣的能量——你的存在令我受到鼓舞——的人,很容易讓人家想要了解他更多、認識他更多。因為他已經贏得別人的「敬」與「愛」。
反過來說,打扮得超低齡,眼神卻已經老化的美魔女,你只會在第一眼覺得很厲害(或者甚至是噁心),然後看過就看過了,並不會想去更了解這個人。這種「並不會更想去了解」,就是因為她給你的只是一種皮肉之相上的衝擊,沒有更多的餘韻了。而「餘韻」,都是跟「精神能量」有關的。
所以這也是如來說的「DNA反轉法則」:你愈重視外表,你給人的「後續記憶」反而愈少;你愈修為內在,你給人的「後續記憶」反而愈多。現在很多人下了許多功夫在外表上,可是你跟他真正交往下去,領教了對方的為人處事以後,他身材再猛、臉蛋再甜,你也毫無感覺了。
因為當你都在經營外表,你是愈離開自己的「心」的,你對別人也會是「愈沒有心的」。所以別人跟你相處得愈久,愈能感覺到你「沒有那個心」。那麼除非對方也是只覬覦你的身體或金錢,才會跟你繼續在一起,否則的話,真正想要幸福的人,終究還是會離開你,而且也會很快將這個沒有餘韻的你遺忘。
可是自己沒有心的人,就不會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就會一直重複著所謂的「速食愛情」的命運——老是聽到他在感嘆都市愛情的無常與現實。然而「沒有回到心」去面對事情、或面對人,裡面就會有很多頭腦給你的制約和欺騙,結果只有你自己看不見,可是別人都「感覺得」清清楚楚的。
所以一個人的眼睛可以畫眼線、戴假眉毛…可是眼睛裡面的那個「神」,是沒有辦法透過化妝技術改變的;同樣的道理,當你的內在沒有那個「精神」,任何人跟你相處下去,感覺都會是遞減的,他也會覺得沒有辦法再假裝「有感覺」下去。
最後,我們做一個總結:
如來說,人會喜歡有精神的人,這是生物性使然;是在我們的基因裡就有的設定。正如同很多人去吃海產,都喜歡吃所謂「現撈的」,而不想吃到不新鮮或是萎靡的東西。所以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想要步步高升的話,你就要讓在這個行業裡面的貴人,覺得你是一個認真、有精神的人,這樣你一定會成功。
而做一個行業會有精神,通常是因為裡面真的有你自己很有興趣的部分,或者是你覺得很有意義,所以你不會在裡面去計較;甚至於只要能夠把它做好,貼自己的錢你都願意。其實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人喔!你只要去問一些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你會發現他們的故事常常就是這樣的。
所以為什麼找工作要找自己有興趣的,就是這個道理。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你最容易不計較眼前的報酬,願意認真投入去做。於是跟不是真的有興趣卻也投身在這個行業的其他大多數人比較起來,你除了會做得更好,也會更快被貴人提攜,如此你的前途自然能夠事半功倍地往前進。
如果你還不清楚自己的興趣,甚至於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任何興趣,你也可以來找老師,幫助你去意識到自己的命底,到底適合往什麼方向發展。
而另一方面,為什麼老師常常鼓勵大家去實踐「感謝+反省=奉獻」呢?因為它會導致你對於自己在做的工作,重新找回「有意義」與「有價值」的體悟。而一旦你對於自己在做的工作,真的覺得有意義的時候,你的心就會立刻亮起來,你的「精神」就出現了!那麼當然,你已然改變你的「吸引力法則」,朝向更被欣賞、更被宇宙支持的未來走去。
到最後,當這份「精神」的亮度,照亮了你內在每一個退縮、恐懼、焦慮的角落,讓你全然地活在初衷裡向前開創、並鼓舞著所有與你相遇的人的生命時——
你已然是一個在世的活菩薩了。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