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393328_91475 [轉換]-01.png

章成禪師對你說

文章不定期更新,歡迎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文章消息。

《辨識人的能力,怎麼具備?》

已更新:2024年11月8日

一個天氣涼爽的假日,走在街頭,看見一幕奇異的畫面:一部正在等紅燈的敞篷雙門跑車,坐了兩位年輕男人,副駕上的帥哥利用停紅燈時拿起手機愉快的自拍。

畫面到此當然沒有任何問題,問題是:明明沒有後座的跑車,在座椅與車體的夾縫中,硬生生塞了第三個人,而她卻還是一個女生!因為空間狹小,女生是以側身的方式半蹲在後面。

這有違常態的三人出遊畫面,彷彿益智測驗般給予人無限想像空間。一對經過的情侶看見此情此景,其中的女生說:「我希望那兩個男生沒有一個是那個女生的男朋友,因為他們沒有人會愛她!面子比她重要。」

這個快速解讀真有意思。

雖然無法就這一幕遽以論斷,但這個畫面的確非常有隱喻性。聯想起曾經在工作中見過的許多真實故事,故事的主角們彷彿擁有令人稱羨的成就,卻實際上在一個不真實的位置、用一種極不舒服的姿勢存在著。這還不打緊,最可怕的,就像那部跑車上的第三人一樣,有天突然一個顛簸,摔得遍體鱗傷的還會有誰?

就用這個畫面作為引子,讓我們來思考一下吧!如果你能看遍人世間的各種故事,你認為其中最危險的一種,是什麼呢?

#詐騙時代

#連懷抱夢想都很危險

有的人自以為很會力爭上游。與人相遇,沒搞頭的立刻無視;有搞頭的,腦袋就開始轉啊轉地,忙著在計算了。可是有一天卻必然會碰到比他頭腦更厲害的人,並且栽在對方手上。為什麼呢?因為他碰到老江湖了。老江湖一看到你在打量他,就知道你上鉤了;他一眼就知道你被他吸引了,就會來挑你下手。結果你前面賺的,都在這一次給他吸個精光。

可是為什麼能夠斬釘截鐵地說:「必然有這一天」呢?因為勤於計算的人,本來就是一直想往資源多的地方鑽;而能夠在那個地方讓你遇到的人,比你更會包裝、更會吃人的人自然多得是。

有的人則是不太營求的小綿羊,但也會懷抱夢想。當你懷著夢想去到某個你以為可以施展抱負的地方,當然也希望盡可能找到資源來幫自己。可是那裡也有大野狼會看到你的渴望,讓單純的你成為他的口中肉、成為他踩著你上去的棋子。例如你也聽過有些人去加盟餐飲店、或跟著教咖啡的老師開咖啡店,結果卻被「一切合法」騙得血本無歸。

所以人世間最危險的事是什麼呢?其實古往今來都是一樣,就是:

人家看得出你要的餅,你卻看不出人家的企圖。

#錢多的地方永遠有人比你更會算

你在交友軟體上看到一位西裝帥哥,開著一輛不錯的車,心裡就覺得:「哇!這是我的天菜。」然後就開始編織期待了。可是,你現在所看到的西裝與名車,是他內在真實豐盛的外顯,還是虛偽外加的包裝呢?如果沒有辨識的能力,很容易就會掉入自己的想像裡面。而只想著你要的,其他的自然就看不見了。這樣的話若是真的嫁過去,正是不幸的開始(更不用說很多根本是網路上的愛情詐騙犯)。所以開個玩笑講,想嫁進豪門的女生,你也得有能力辨識,妳會是「真公主」還是「穿著PRADA的女傭」?

面對古往今來一再重複的人騙人、人吃人的劇情,「辨識的能力」是能幫我們趨吉避凶,必須要有的防毒軟體。可是要如何才能具有辨識人的能力?很多人的方法是努力學著讓自己「更會算」——歸納更多規則、公式;讀厚黑學、用頭腦去學習怎麼「打算盤」。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會有甜頭,但一直下去,最後一定會栽大跟頭。為什麼呢?因為正是由於你很會算,所以你會想去達陣的地方,永遠會有個比你還「更會算」的人,正設下陷阱在等著你。

#最強大的辨識能力是心的感應

其實,真正的「辨識力」,是一個人內心對人、對事的真誠,所累積出來的一種質地(內在空間)。簡單說,一個人的心愈「有誠」,他的辨識能力就會愈強;他愈能有緻密的知覺,去察覺連頭腦都無法立刻詮釋的人際訊號。

這種「有誠」的「內在空間」若深化下去,會通向佛法裡說的「禪定波羅蜜」。但這不是今天的主題,就先不談。

所謂「有誠的內在空間」是什麼呢?例如另一個女生同樣看到了這個帥哥天菜,但她沒有進入自己的「想要」去編織什麼企圖,而只是很真誠、平實的跟對方交流。那麼她將比較容易察覺到對方身上不相稱的頻率——如果有的話。就算她一時翻譯不出那個感覺,但就會本能地保持距離,給自己一些空間從別的角度再去觀察,那麼這就讓她在不知不覺當中趨吉避凶了。如果這份「誠以待人」有相當時間的累積,而且夠精純細緻,那麼甚至後來還會到達能夠「心不動而感應」的地步,這就是佛法中說的「他心通」。

其實一般人也有「覺得某些事怪怪的,但又說不出來哪裡怪」的經驗。但因為頭腦被自己想要什麼的慾望給牽制,就給自己很多解釋去覆蓋那個感覺——這個就是「失去了誠」——所以也就沒有了那份敏銳的「內在空間」。等最後被詐騙了,再回頭過來反省,就會扼腕地想起當初也是有「感覺不對勁」的,甚至不止一次。

所以真正的「辨識能力」不是單靠頭腦的學習;還要靠「心」。而「心」的靈敏度,是靠真誠去累積出來的。

很多人可能都認為自己是個真誠的人,但這就像如果你做民調的話,大部分的人也都覺得這社會病了——但自己沒病一樣。其實這並非實情,只是缺乏自我察覺而已。事實上有另一個指標可以供你檢視,自己到底夠不夠真誠:

#將就著生活會讓你的心變鈍

你可以觀察看看自己在做人做事的時候,有多少比例,是心存「湊合」與「應付」的?這個比例如果愈高,你的心就離「真誠」愈遠。那麼你的「辨識防毒能力」,其實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因為「湊合」和「應付」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都會使你的品味和敏感度愈來愈低。而在人生一些重要事情裡,更會讓你本來清明有覺的事,變得愈來愈模糊。就像有的小吃店已經在用臭酸的抹布擦桌子、給客人上菜也幾乎像是用丟的,可是他們自己都不覺得什麼了。等生意愈來愈差以後,他的推論都是時局不好、政府很爛…等等。

所以為什麼日本人認為「職人精神」是一種心靈的修練,而不只是技藝?因為他們認為只有誠心誠意去為別人的需求奉獻,並堅持一段長久的歲月,自己的技藝才有可能出神入化;心與五官的敏銳度才能夠真正地打開至不可思議的地步。

反之,「湊合」與「應付」則會使人喪失「心」的敏感度,更不用說,也會奪走人生命的喜悅、與成就的高度。不過很多時候,是因為生活中有很多無力感無法排除,人才慢慢變得「無心」的——大家一開始也不想要這樣子的。比如覺得自己的公司風氣很糟,反映問題也沒有用,久而久之就只好讓自己麻木,叫自己「不要想那麼多」(夫妻之間也是)。然而這終究一個惡性循環。因為過著「湊合」與「應付」的生活,只是把這份無力感與痛苦塞進潛意識裡,讓潛意識去承受,久而久之卻會造成了各種失眠、奇怪卻反覆發作的炎症、情緒轉移的問題。到後來還是會累積到問題炸開的那一天。

#無力感會讓你放棄你的心

所以學習身心靈,絕不是跑到某種暫時的「脫離境界」裡面「開悟」,你就能夠解脫的。甚至愈渴求「脫離經驗」,愈無法適應現實,到後來產生精神問題的人也很多。你終須就著現實生活,去看到事半功倍做事的方法、找到利己利他,突破僵局的智慧、以至於照見到自己因為無明所帶來的愚蠢後果…如此,你才可以真正拿掉無力感、不必麻痺自己、恢復喜悅有力量的生活。你會發現當你不斷地以善良與真誠,去學習轉動「黑與白」的智慧,你居然可以創造現實世界中,超乎預期的豐盛(因為這豐盛同時也更完善地嘉惠了他人)。

這就是菩薩等級的「身心靈」學習,也就是你真正踏上了「成佛之道」。

如果你很聰慧,就可以在這裡窺見:為何靈性的成長與世俗的豐盛完全可以、而且應該會並行;並且,你應該也知道在生活中自行修行的大方向了。但如果你仍然覺得有困難,那麼來上課就是你可以採取的辦法。上課是透過如來的智慧去縮短你的路程、減少你走偏所浪費的時間,快速開展出屬於你的清楚。然而如果真的有非常重要的事需要立刻加以釐清,那麼來作個人的諮詢,也是可以救急的辦法。

總之,人生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學習智慧;不逃避也不作夢、不麻痺也不將就。那麼過去吃過的苦,都不會白費;你的人生不只可以止跌回升,連以前不敢想像的美好,都會一一實現在你的眼前。我們很多同學都體驗到這樣的生命奇蹟,而這個奇蹟不假他人,正是他們自己一點一滴,去為自己奉獻出來的。

圖:巴黎 草間彌生裝置藝術

※文章歡迎分享,請註明出處連結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


圖:巴黎 草間彌生裝置藝術

​連結已複製!

4393328_91475 [轉換]2-01.png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畢。經歷自基督教、佛教、新時代身心靈課程之洗禮,已實修四十多年、專注於樸素禪修三十餘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