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了解大宇宙「因果」的運算法則
你的存在,就像個震動的頻率,它並不是一個靜態,而是有高有低的;只是大體來看會有一個平均值,或高或低都會在一個範圍內。所以有的人突然開悟,有所謂「高峰經驗」,但也無法一直維持在那個高度。反過來,有的人平常心情都很好,偶然不也會掉到比較低的情緒裡嗎?但那就是一個經驗,也不會一直停留在那裡。其實,甚至神也會下來當人,因為當祂覺得必須透過這樣子,去陪伴某個(或某些)特定的人去清楚、去瞭解時,祂就會降低祂的頻率下來;可是大體上來講,祂的常態也會在一個高度之上。
所以常行善的人有時雖然也會做壞事,但不用害怕說因為一個單一事件,因果就會讓你直接掉到地獄去。因為你的頻率如果平均在90分,是不會因為一個單一事件,突然就掉到59分的。就像一個飲食一直很節制的人,也不會因為你偶爾一餐吃得太多,就馬上發胖。所以只要你有在反省、調整,這個因果很快就能彌補。相對的,當你在提昇自己的路途上,偶爾有很大的領悟,也不用得意或自以為高人一等,因為也不會因為一次的領悟,你的整體常態就會從此拉高,不會退轉。

有人在這裡會提出疑問:既然人家說「冤冤相報」,你傷害了別人,別人心裡記上了這一筆,管你是善人惡人,不都是會去追討嗎?就算這一世因為這個善人很有福報,追討不到,那應該也會等到某一世時機成熟,還是要向他要吧?這種事可以因為這個善人自己的反省、調整,就彌補得了嗎?
確實,「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就是民間信仰中說的「生死簿」真正的意思;它其實指的就是一個龐大的「基因學」,在裡面有無數的配對,讓你和該相遇的人事物相遇。所以「基因」的本質,其實就像是一部超級大電腦,有人類所不及的運算能力(請思考一下自然萬物是如何不可思議地協同運作)。而「生死簿」這種比喻,則是為了讓以前的人可以聽得懂,所給出的說法。所以重點來了,為何不用聽到「生死簿」(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就害怕地想:「那我已經被記了一筆怎麼辦呢?」因為如果你的靈性是一直在往上提升的(愈來愈有眼光與能力去做對的事),你就不需要去擔心生死簿裡面的痕跡;因為在宇宙的「欠與還」裡,還存在著另一種「平衡方式」,用一個簡化的說法就是:
你幫助過的人,也會幫你去處理掉你的「負債」。
比方說,當有一天你脫離輪迴,大開悟了,成為了高靈(或說神),雖然你以前曾經的功過(在物質世界產生的影響)確實還是存在的,但是就會有人去繼承和平衡。比如你曾經說過一些不好的話,對別人造成了傷害,假設這產生了一連串的負面影響;可是你也曾經說過一些對人很好的話,對別人產生了提升,有一連串的正面影響。那麼那個負面的影響,會是由這兩方後續影響所產生的蝴蝶效應,自行去產生平衡,不一定需要由你本人償還。
舉個更具體例子。例如你曾經借了A君一筆錢,可是後來你脫離輪迴了,所以你已經不會想去跟A君要;然而你也曾經向B君借過一筆錢,卻還沒有歸還。有一天,B君過得不好,他手頭正缺一筆錢,而你知道了(你已經不在這個輪迴系統中);而因為B君曾經幫助過你,所以你想要幫助他,那麼從這個「生死簿」裡面,也可以執行一種運作,讓不認識的A、B君兩人相遇,並且從A君這裡掏出錢來給了B君。
所以「因果」可比喻為一種非常複雜的運作程式,它也可以像這樣運作的。不過,這其中的運算太過龐大與複雜,無法歸納為一條一條簡單的規則,所以瞭解這些的重點,是在於讓你清楚這個大方向,拿掉不必要的恐懼,明白自己的人生應該往哪個方向去做。
那麼,如果這樣說的話,有的人做了很多壞事,然後再捐很多錢讓別人去做好事,去產生一連串的正面影響,這樣應該有幫助?答案是:幫助確實是有的。但有多大幫助?真的能平衡功過嗎?那就要考慮兩個條件。
第一:你拿出錢請人做的善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善事?是不是真的有造成良性循環?
第二:現在做的善事的影響力,是否真的足夠平衡過去所造的惡業?
有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去廟裡點光明燈,到底有沒有效?」答案其實也是同樣的。就要看你所選擇的那座廟宇,是不是真的大部分是在引導人向善?是不是真的大部分是在做該做的事?如果是,那麼在那裡點光明燈就是真的有功德。因為你去為那座廟點燈,增加它的光彩和莊嚴,讓別的信眾更有信心,就會吸引更多人前去;而因為這是一座好的廟宇,所以你確實就在為世間創造較多的正向的循環。反之,如果你在一個根本沒在辦道,反而都在斂財、想辦法迷惑眾生的地方點光明燈、捐錢,那不但沒有功德,還會變成助紂為虐,你其實愈捐對自己愈糟。
所以選擇對的地方與對的方式去付出,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如來說的「愛必須有智慧」。就像造成爭議的宗教放生,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這裡面沒有絕對的答案,可是你的「善行」或「供奉」實際上帶來什麼?是你自己要去睜開眼睛辨別的。沒有明辨的智慧,不但無法超越因果,還會製造更多的因果。
就好像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善」的、大多數的父母也認為自己「都是在為孩子好」。那為什麼卻有那麼多傷人的家庭、社會的痛苦指數也愈來愈高?
所以同樣的,就第二點而言,假如你沒有致力於提昇自己的智慧,改變自己的行為,只想透過金錢的捐助來平衡因果(甚至有的人明知自己在作惡,還想用「捐錢做公益」去平衡),那麼也要考慮到由於你的沒有智慧,生生世世跟別人不斷結下的樑子、身口意不斷造出的惡業,是不是真的能被你捐出的錢彌補呢?這真的是一個大問題了。尤其當人只是為了對自己有利而去捐錢時,往往也不會去分辨廟宇的良莠,都是看廟大、團體大就去捐了(還可以節稅),所以這樣做真的是對自己有幫助、還是適得其反呢?那可不一定了。
所以提升自己的智慧,有能力與眼光在這個世間去做真正對的事,才是你給自己點上最有效的、化解因果債的「光明燈」。
此外,人在高頻(高智慧)時的作為所產生的影響力,與在低頻時(貪嗔痴)的作為所產生的影響力,彼此的差距非常巨大,簡直就像芮氏地震規模的分級法一樣——規模7是規模6的十倍、規模8又是規模6的一百倍…所以有個說法是,只需要少數覺醒的人,就能改變世界,也是在講這個道理。就好像西方的文藝復興,只靠一小撮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的群聚,就能帶來一整個時代的轉變。
這個原理用個易懂的比喻說,就好像你在低樓層說了句壞話,有十個人聽到,影響了十個人;但你跑到高樓層說一句好話,卻會有一百個人聽到,影響一百個人。
所以在意識很光明的地方存在的人,他的很多因果——用大家比較能意會的比喻來形容——會好像世界上的超級富翁;都是好多人在幫他打理所需、有什麼事情也都是下面的人就幫他處理掉了,而不用自己出面。例如他的國小同學跑來想要見他,說他小時候欠他一百塊沒有還,他底下的門房就直接幫他還掉了;然後門房也不會去跟這位大老闆講,而是跟管家申請費用,管家自己就會去補貼門房了。其中過程這位富翁完全都不知道。
但在意識很黑暗的地方存在的人,就好比很窮的人,會感覺樣樣都要靠自己很辛苦的去張羅、計較,才能夠生存下來。業力更沈重的話,那就好像監獄裡的重刑犯,必須付出非常大的勞力、承受自由的失去以及漫長時間的等待,才能償還一點點的因果、獲得一些些的原諒。用錢去比喻大家比較容易懂,但是這個比喻的目的僅止於此,請勿把財富的多少與智慧(頻率)的高低劃上等號,過度延伸解釋了。
所以為何有句話說「回頭是岸」?這句話是形容當人走對的路的時候,翻轉命運的時間其實比向下沈淪、累積出惡果的時間快很多!所以請記得:人愈是在光明(有智慧)的頻率運作,翻身是愈容易的,簡直就像一回頭,岸就到了那樣。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會鼓勵你們來上課(註),因為「近朱者赤」的效益,絕對會比「單打獨鬥」要快很多。相對的,也有句話是「陰溝裡翻船」——你愈是在陰溝裡行進,翻船機率就愈大。所以超越因果的方法,自己智慧的提升最重要,以高智慧所做的事,所謂的「功德」都會非常的巨大。
未來的科學家,有沒有可能觀察到這個運算基因的「生死簿」呢?他們只能夠追尋到蛛絲馬跡,卻沒有辦法真正觀察到,因為那個運算相對而言太龐大、太無限了!如果某人能觀察到,他其實就已經不需要這顆地球、就完全沒有需要在這裡了,他將超脫這個輪迴的界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