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393328_91475 [轉換]-01.png

章成禪師對你說

文章不定期更新,歡迎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文章消息。

風水是如何影響你?修行就是減法嗎?

「風水」究竟是什麼?如來說,風水其實很簡單,風水就是「微積分」,也就是「事物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對你人生的影響力」。

比如說你家客廳上方的裝飾天花板,有一塊裂掉的玻璃,每次你看到它就會擔心一下下,想像它萬一掉下來砸到人...那麼這個裂掉的玻璃就變成了你的一個「焦慮源」。如果將你的身心比喻為一台電腦,這個焦慮源就是一個會使你產生「系統衝突」的東西;而當你的「系統衝突」愈來愈多的時候,你(這台電腦的功能)就會愈來愈卡,於是在許多方面的運算與決策,就會出問題了。

每天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作用力,結果影響了你的人生發展和健康,這就是「風水」為什麼存在的原理——風水就是「微影響」的累積。

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好多好多的「微影響」。比如說風水上還講,床的上面不要有樑、開窗不要對著人家房屋的牆角...如果你家裡有這樣的情形,雖然你告訴自己不要去理會,但是每次一看到,你就是會覺得怪怪的,其實這個就是一種「煞」。「煞」就是你每次看到它就會有一種不舒服,就算這個不舒服只有半秒鐘,可是你的心裡就會有一個討厭的「嘖!」

如果你生活中可以帶來愉悅感的事情,比這種「嘖!」的事情多,那麼就還好。可是如果你的潛意識一天到晚都在「嘖!嘖!嘖!」的話,你的能量就會變得愈來愈陰沉,然後一種惡性循環就會因為這個負能量而產生了。什麼惡性循環呢?就是自己的體質會逐漸變得愈來愈「負面敏感」,只要有一點點會讓你不舒服的「敏感事物」被你看到了,你馬上就會有比人家強烈的身心反應,然後因為這樣的情緒影響了工作或關係,你又更加討厭那個敏感事物的出現。

這個原理就像有的人有一些傷痛的記憶,因為這些記憶銘印得很深刻,所以只要接觸到一點點跟這個記憶有關的人事物,他馬上就會有很大的情緒反彈,然後他的表現就會失常。

同樣的,當你生活中的「嘖!嘖!嘖!」愈來愈多,你會發現自己愈來愈容易煩躁,身體也會開始出現病徵;你還會總是覺得好累、不由自主每天想著乾脆離職、乾脆離婚、乾脆重新找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簡單說,整個人士氣低迷,表現開始荒腔走板。如果這時候還沒有趕緊踩煞車,找到如何調整回來的路,那麼繼續發展下去,最後真的就會自己把自己到目前為止,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一些人生成果給摧毀了。

所以像是有躁鬱症的人,「政論性節目」就可以說是一種很不利於他的風水,不宜「擺放」在他的家中。因為那樣是會讓他的躁鬱症,發作的頻率變高,造成他人生運勢的「滑坡效應」的。可是偏偏很多有躁鬱症的人,又特別喜歡看政論性節目,為什麼呢?因為那是一種刺激,是他內在「不甘心的情緒」的出口,所以他反而會很想要看、很難轉台。不過這不是今天要闡述的主題,就先放在一邊。

上述的例子是在說明,「風水」這種微積分,對於人的運勢與身心的健康,其實是影響很大的。而這也是一種「吸引力法則」的展現——所謂「富爸爸與窮爸爸的命運不同」講的就是這個原理。

「富爸爸」與「窮爸爸」之間最大的不同,並非出身背景、也不在於學歷證照,而是在於彼此之間的「觀念」。可是你看,人的「觀念」甚至不是一個物質,它甚至連0.0001公克都沒有(它只是一個在量子層次上震動的「能量弦」);而且每次那個意念出現在你腦海的時間,也可能只有0.001秒,所以「觀念」是多麼微小的存在。可是誰都知道,當你每天、每月、每年...無數次地去重複這個觀念,它對你人生的影響卻是多麼地大!

所以「觀念」就是那個「吸引力法則」裡的「吸引力」。也就是說,你的「觀念」看似微小,卻是對你人生會產生最大影響的「心靈風水」!

人都想要身心健康、物質富裕、自我實現...可是當你對應各種人事物時候,心中瞬間冒出來的觀念,是讓你的內心產生了「嘖!」?還是產生了「好!」呢?是哪一個比較多呢?這些真正在影響你人生發展的「心靈風水」,如果你沒有好好地去整理成你要的「吸引力法則」,那又如何確定你的人生,走到最後真的可以得到幸福?

所以要實現一個美好的人生,確實不是只看幾本書、只對人生有幾個角度的認識,就可以達成的。因為我們需要去「覺察」的觀念,數量非常可觀!你必須在各種相對位置的變動中(例如自己是什麼人生階段、社會是什麼發展趨勢...)一直去看見並且調整自己的觀念,讓你能合宜地對應周遭,以朝向那個你想達成的目標,你才能夠成為那個「富爸爸」。

所以老師的很多學生,是將上課當作是一種長期的「浸泡」,準備讓自己「活到老、學到老」的。他們一直在學習更細緻地覺察人生各種「風水的微積分」,並且與時俱進地去校正自己的作法,好讓自己更有能力去心想事成。

所以很多人以為是過得不好的人才需要上心靈課,其實這只說對了一半;因挫折而來學習,人生當然可以「止跌」,但要再向上走,就需要繼續學習更細緻的智慧才行得通。所以當學生持續在課堂上,透過如來每次給予的各種訊息,有不斷去調校自己內外在的「風水」,讓自己更有能力轉動人世間的「黑」與「白」時,他就一定會由內而外地散發出豐沛的光彩。

如來的訊息裡面,有玄學、也有美學、科學、社會學、心理學、生物學。透過這些多元的角度,你會掃除原先很多固定的觀念所帶給你的限制,就不會一遇到困難,就很快掉入自己設定好的結論,並且在無力感裡面去抱怨別人、看扁自己、給自己插刀。然後,又因為無法創造未來,對於很多傷痛的過去就更難以放下,情不自禁把它們拿來做為自己失敗的理由和藉口。其實你如果打開了觀念的限制,你馬上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人生被原先的觀念綑綁時,衍生了多少的愚昧與損失,那你自然而然的就會「放得下」,去迎接真正可以讓你的心靈更豐盛、生涯更美好的新觀點。

因此上心靈課也可以說,就是在改變你的「心靈風水」,而這其實對你的人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除了讓你在世的時候能夠內外兼修地邁向豐盛,最終還可以透過這番經歷,讓你完全瞭解地球功課,解開所有隱藏在你心中的「悲」,完全回到「慈」裡面,因而脫離輪迴。

在這裡就可以順便談談在許多宗教中,經常強調的「清修」與「苦修」了。強調「清修」與「苦修」的人,其實是沒有脫離「悲」的範疇的;也就是雖然這種強調也有其覺醒的部分,但這覺醒是片面、不圓滿的。因為他們修行的初始發心,是自己想要徹底的離苦,所以他們害怕加法,追求減法,這就是佛陀說的「化城」——聲聞乘暫時的休息之地——而佛陀說這樣的開悟並不究竟。為什麼不究竟?因為他們只能用「離苦」的角度去仰望「涅槃」,對涅槃(真如)所看到的境界就變成了「止息」,他們沒有辦法用佛的角度去俯視「涅槃」的另一面;也就是「佛法無邊」的這一面。

無邊,就是沒有限制,也就是自己的智慧融入了「都可以,就是大覺醒」的合一(註)。所以真正圓滿的開悟者是佛,因為他就是可以一直去創造的那個人;因為他會看到「色即是空」這句話「無限」的那一面,而非僅是「無念」的那一面。

(註)請參閱「都可以,就是大覺醒」一書 第四章(商周出版社)

那麼談苦修、清修的人,為什麼看不見佛看見的「佛法無邊」呢?就是因為「初發心」的不同所造成。佛的初發心並不是要為自己滅苦,而是要為「所有的人」找「滅苦之路」,這個基本設定其實差異很大,造成日後智慧程度的天差地別。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我們也先放著。

所有佛教的經典裡面,事實上都在告訴你佛菩薩的本尊是如何莊嚴美麗、穿金戴銀,更告訴你佛的淨土是如何的「黃金為地、寶樹成林」。因為佛的覺醒,是基於其大乘之初發心,才覺醒到無邊的創造與自由。於是你既然能夠不斷創造,又怎麼會有一秒鐘需要去執著任何已創造的東西?沒有往這個自由度去領悟成佛之路的人,只以畏懼染著而修持,自然而然會讓自己的修行觀念,朝向禁欲和害怕生命中一切五感享受,而去做所謂的「修行」。而這樣的「減法」,也變得缺乏多元的能力與方便(千手千眼),去廣度眾生。

所以一談到修行與神聖,就想到要清苦、要清貧的話,這個觀念是必須要去修正的。學佛或學禪——如果你學得對——它是會讓你從內而外,更加的盈滿與富有,更具有創造力而祥和。因為相對於你的智慧而言,你看得出遍地都是資源(遍地寶藏),你才能夠真正地少欲;因為對你而言隨處都可以創造美好,你才能夠真正地不執著;也因為人世間的黑白你都願意學習去轉動,因此而真正「中觀」一切的觀念,你才能夠有金剛不壞的「無念」(面對一切沒有批判)。

可是這個無念,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的那種頑空,而是你可以「看到」那個轉換各種「有」(有為法)之中的自由,這個「自由度」才是真正的無念,是活活潑潑的無念,一種由內到外的法喜。

所以也可以說,「風水」就是一切的「有的累積」;而你能透過智慧,去自由的變化這些「有的累積」,那就是豐盛、就是解脫(自由)。所以所謂的「出家」,應該是透過「出來為大家」,圓滿自己活活潑潑的「都可以」的智慧;而不是自己想要厭離什麼、想要往生到哪裡去,所以離開家庭而披上迦裟,那是不能夠學到「風生水起」的菩薩智慧的。如果你能朝「風生水起的利己利他」去學習,你就會在這個學習的歷程當中,一點一滴懂得什麼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那麼你的靈魂功課所帶來的那個太極,便會從黑白分明的觀念裡,旋轉得愈來愈快,最後成為在你身影背後的那道圓滿的佛光。



圖:Louis Vuitton Dream,Paris

​連結已複製!

4393328_91475 [轉換]2-01.png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畢。經歷自基督教、佛教、新時代身心靈課程之洗禮,已實修四十多年、專注於樸素禪修三十餘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