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存在,就像個震動的頻率,它並不是一個靜態,而是有高有低的,只是整體來看,它會有一個平均值,高或低都會在一個範圍內。所以有的人突然開悟,有所洞見,但他無法維持在那個高度;反過來,有的人平常都很好,偶然也會掉到比較低的情緒裡,而那就是一個經驗,通常也不會一直那樣。甚至神也會下來當人,因為當祂覺得必須透過這樣子,去陪伴某個(或某些)特定的人去清楚、去瞭解,祂就會下來,可是大體上來講,祂的常態也會在一個高度之上。
所以常行善的人,有時雖也會做壞事,但也不用害怕說因為一件事,你就會掉到地獄去,因為你的頻率如果平均在90分,也不會突然就掉到59分的,就像一個飲食一直很節制的人,也不會因為你偶爾一餐吃得太多,就馬上發胖。所以只要你有在反省、調整,這個因果很快就能彌補;相對的,當你在提昇自己的路途上,偶爾有很大的領悟,也不用得意或自以為高人一等,因為也不會因為一次的領悟,你的整體常態就會從此拉高,不會退轉。
有人在這裡會提出疑問:人家說「冤冤相報」,如果常行善的人做了壞事,侵害了別人,別人心裡記上了這一筆,也會想來追討,假如說這一世因為這個善人很有福報,追討不到,不是就會等到某一世時機成熟,還是要還嗎?這種事可以因為自己的反省、調整,就彌補得了嗎?
確實,「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就是民間信仰中說的「生死簿」真正的意思,它其實指的就是一個龐大的「基因學」,裡面有無數的配對!「基因」的本質,其實就是一部超級大電腦,有人類所不及的運算能力(請思考一下自然萬物是如何不可思議地協同運作)。「生死簿」這種比喻,是為了讓以前的人可以聽得懂,所給出的說法。所以重點來了,為何不用聽到「生死簿」(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就害怕地想:那我被記一筆了怎麼辦?如果你是一直在往上提升(有眼光與能力去作對的事),你不需要去擔心生死簿裡面的痕跡,因為用一個簡化的說法:你幫助過的人都會幫你去處理掉你的「負債」。
比方說,當你有一天脫離輪迴,大開悟了,成為了高靈(或說神),雖然你以前曾經的功過(在物質世界產生的影響)確實還是存在的,但是就會有人去繼承和平衡。比如你曾經說過一些不好的話,對別人造成了傷害,假設這產生了一連串的負面影響;可是你也曾經說過一些對人很好的話,對別人產生了提升,也是會有一連串的正面影響,那麼那個負面的影響,並不需要你本人去償還的,而會是由這兩者自行去產生平衡。
不過,這其中的運算太過龐大與複雜,是無法歸納為一條一條簡單的規則的,所以瞭解這些的重點,是在於清楚一個大方向,拿掉不必要的恐懼,然後明白應該往哪個方向去做。例如你曾經借了A君一筆錢,可是後來你脫離輪迴了,所以你已經不會想去跟A君要了;然而你也曾經向B君借過一筆錢,還沒有還。有一天,B君過得不好,他手頭正缺一筆錢,你知道了(但你已經不在這個輪迴系統中),而因為他曾經幫助過你,所以你會想要幫助他,於是這個「生死簿」裡面,也可以執行一種運作,讓不認識的A、B君兩人相遇,並且從A君這裡掏出錢來給了B君。所以「因果」可比喻為一種非常複雜的運作程式,它也可以像這樣運作的。
那麼,如果這樣說的話,有的人做了很多壞事,然後再拿很多錢出來,去讓人家做善事,這樣對自己有沒有幫助?答案是:幫助確實是有的,沒錯。但有多大幫助?還要考慮兩個條件,第一:自己拿出錢請人做的善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善事?是不是真的造成良性循環?第二:自己做的壞事和現在做的善事,彼此的比例是否真的足夠平衡?
就第一點而言,譬如你去廟裡點光明燈,有沒有效?這就要看你選擇的那座廟,有沒有真的大部分是在引導人向善?有沒有真的大部分是在做該做的事?選擇對的地方與對的方式去付出,這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當人只是為了對自己有利而做時,往往不會去分辨)。因為你去為那座廟點燈,增加它的光彩和莊嚴,讓別的信眾更有信心,吸引更多人來,如果這是一座好的廟,那你確實就在創造一個正向的循環,那麼這才會有功德。反之的話,那不但沒有功德,還會變成助紂為虐,加強了更多負面循環。就像現在造成爭議的放生,也是一樣的道理,這裡面都沒有絕對的答案,可是你的「善行」或「供奉」實際上帶來什麼,是自己要去睜開眼睛看的,是要去辨別的,因為沒有明辨的智慧,本來就無法超越因果。
就第二點而言,假如你沒有致力於提昇自己的智慧,改變自己的行為,只是想透過金錢的捐助來平衡因果,那麼也要考慮到在生生世世中兜兜轉轉,由於你的沒有智慧,不斷結下的樑子,是不是真的能被你所點的燈所彌補?(尤其這樣的人,常常也沒有智慧去選擇好的廟宇)
接下來要談另一個重點了。雖然人生在世,「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然而當你的智慧愈提升時,你的所作所為所創造的光明,就愈有能力能夠抵銷在較低頻率時所創造的黑暗,所以提昇自己的智慧,可以說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趨吉避凶的最佳道路。
這個意思是說:人在高頻(高智慧)時的作為所產生的影響力,與在低頻時的作為所產生的影響力,彼此的差別非常巨大,就像芮氏地震規模的分級法一樣,規模7是規模6的十倍,規模8又是規模6的一百倍。所以有個說法是,只需要少數覺醒的人,就能改變世界,也是在講這個道理。再用個比喻形容,在意識很光明的地方存在的人,就好像超級富有的人,他的所需都是好多人在幫他打理,有什麼事情也都是下面的人就幫他處理掉了,他都不用自己出面;但在意識很黑暗的地方存在的人,就好比很窮的人,會感覺樣樣都要靠自己很辛苦的去張羅、計較,才能夠生存下來。業力更沈重的話,那就好像監獄裡的重刑犯,必須付出非常大的勞力、自由的失去以及漫長時間的等待,才能獲得一點點、些微的原諒。用錢去比喻大家比較容易懂,但是這個比喻的目的僅止於此,請勿把財富的多少與智慧(頻率)的高低劃上等號,過度延伸解釋了。
所以為何有句話說「回頭是岸」?人愈是在光明(有智慧)處,翻身是愈容易的,簡直就像一回頭,岸就到了那樣。相對也有句話是「陰溝裡翻船」,你愈是在陰溝裡行進,翻船機率就愈大。所以超越因果的方法,自己智慧的提升最重要,以高智慧所做的事,所謂的「功德」,就會非常的巨大。
未來的科學家,有沒有可能觀察到這個運算基因的「生死簿」呢?他們只能夠追尋到蛛絲馬跡,卻沒有辦法真正觀察到,因為那個運算相對而言太龐大、太無限了,如果某人能觀察到,就已經不需要這顆地球了,就完全沒有需要在這裡了,他將已經超脫這個輪迴的界域。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