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會有戲劇化的特質,恐懼來時會把它放得很大,然後自己就陷入很大的壓力,但是去參加心靈課程時,又會把療癒感誇張,好像很有療效,可是這也是一時的,等到一段時間過去,那個療癒感就消失了,自己又覺得空虛,那份恐懼又會漸漸襲來…。如果你的狀況有如上述,那麼你很可能具有完美主義的性格。
先解釋為什麼那種療癒感會消失?因為那份「療癒感」並非來自於自己真正的清楚,而是暫時透過外在所設計的情境,讓你切換到另一個頻道,去感受到另一種信念的美好。
「清楚」則是指你對事情沒有因為自我封閉而來的「想望」(也就是貪嗔癡中的「痴」),看事情能夠客觀、多面。例如有的人會想像做某一份工作以後,這份工作能帶給自己怎樣的收入、怎樣的環境,可是通常真的踏入這個行業之後,才會體認到原來各行各業都有他不為人知的苦,不是以前自己羨慕的那樣。
有的人是因為自己過度的想像和浪漫,包裝成為自己努力的動力,才積極想去做某些事的(不是因為單純的愛),但也因為如此就常常看不到現實。所謂的「完美性格」,就是他是活在他所想像的美好裡面,但是卻跟周遭格格不入,發生很大的落差。
其實有完美主義性格的人,他的命底常常不是開朗型的人,個性開朗、外向型的人很容易、也樂意去跟別人交流,他的特質就是「很多事沒有看那麼重」,這點雖然會讓他比較不會思考得那麼深,可是另一方面,他就比較願意去聽聽看不同的人怎麼說,比較容易聽進去人家說的東西,等到他把各種訊息綜合整理出來的時候,他就很快能夠轉變自己的身段、角度,會出現一般人想像不到的調整;再加上在這個過程中,他比較能夠五湖四海地跟別人建立互通的資源,所以他的「升官之路」就會比較快。有很多外向、陽光型的人,做業務都會比較成功,這並不是「外型」的關係而已,其實是因為個性不會把任何事看得太重,使得他們向四面八方學習的能力比較強。
相對的,比較內向或「悶騷」的人,他的內向就會使得他的接觸面比較狹窄,給自己築一道牆去屏蔽掉很多跟自己不同的聲音,比如他的心裡常會想:「這個人跟我是不同世界,那就懶得跟他來往了」「那種樣子的人就不用跟他多說了」因為自己已經有一個自我設限在那裡,許多其他角度的聲音他就聽不到了,然而這些沒有聽到的角度往往正好是他需要的,因為缺乏這些,他就會一直在原地撞牆,無法達成心中的想望。
而人都有「想要去創造、發揮些什麼」的能量,開朗的人因為比較有管道出頭,他就容易把這份能量用來創造;可是內向或悶騷的人,如果沒有辦法發揮才華,這份能量找不到出口,就會變形成喜歡挑剔、挑毛病的一股內在的驅迫力。
生性悶騷,又演變成喜歡挑毛病的話,這兩個條件加起來,就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有非常大比例的憂鬱症患者,都是如此得到憂鬱症的。
那麼該怎麼辦才好呢?當然,性格不是一下子能改變的,一個人不太可能一下子就從內向變成開朗。但首先要好好去思考:你心裡面的那張理想的畫面,真的是真實世界裡面,可以那麼純粹地存在的嗎?還是只是你用來逃避的一個「洞穴」呢?開朗的人常常去跟身旁的人事物互動、交流,他生命的「弦」是比較跟周遭一切共振的,其實這是比較貼近「合一」的(當然這只是一個小的「合一」),可是一個陰鬱的人,他沒有辦法去跟別人交流,卻又看得到別人的缺點,對照到自己內心想像的完美,他就產生很大的衝突和抗拒,所以他是只想不麻煩地,跟自己想像的美好「合一」的喔!
這種狀況就彷彿一個人一直在想像自己活在月球,可是他真實的雙腳還是踏在地球上,一直在跟著地球轉的,可是地球又有好多事情讓他覺得好煩,於是他又更會去逃到他想像出來的「合一」裡面,有些宗教信仰,就在這時虛擬出了這個想像的「合一」,讓他逃進去(這裡不指涉任何特定宗派,而是在談基本的原理,請勿對號入座喔)。
開朗的人他一直在跟實際的世界交流、學習、調整他自己,他確實會更順遂、更圓融、無論智慧或財富都會更豐盛,他的能量就會一直往上擴展;可是一直只想跟自己的想像(理想)合一的人,他就會愈來愈封閉,本來還願意跟他講話的人,後來也會覺得他難搞,就逐漸疏遠他了,憂鬱症或躁鬱症的人,很多都有這種情形。
他們都有他們想像的完美(應該)或美好,可是這裡面就是少了一樣東西,叫做「體諒」、或是叫做「慈悲」。
何謂「體諒」或「慈悲」?就是當你看到你覺得層次不如你的人,你不會去關閉你和他之間的連結。其實,任何人都是你的「老師」,也就是都可以帶給你啟發的,只是你還沒有看到,但是你就已經下了定論了。
一個坐辦公桌的人,如果能夠跟工人交流,他就會知道自己能舒適地坐在漂亮的辦公室裡,是因為有多少人在髒污中工作,點點滴滴的努力才能將髒污化為現在的美麗,當他能夠意識到這個,他跟工人就會有一種一體感,他就會知道什麼工作都很重要;甚至,他能夠在感謝中領悟到,所有的美麗都是來自於髒污,兩者本來就是合一—-這個人生的大哲理。
有一些心靈圈的人,除非他們跌得很慘,否則他們就是會一直躲在他們的烏托邦裡面,可是當他們用同一個烏托邦去連結在一起,相濡以沫時,就好像給了自己更安心的寄託了。他們在網路上會用同樣的語彙交流,彼此相知相惜,但是只要碰到有人提出跟這個烏托邦不合的東西,他們要不是立刻加以批判,就是閉起眼睛不聽不看不理。
然而,躲在烏托邦裡的人絕對會碰到他的功課。為什麼呢?因為在地球上,不是只有白天喔,也有黑夜。
當黑夜來臨時,他就會很苦,人家在黑夜裡就去休息,可以休息得很安穩,可是他就沒有辦法休息。白天已經在應付一堆事情,要耗損能量,現在連黑夜也無法休息,於是就變成蠟燭兩頭燒,燒到最後自己就愈來愈感覺到內在有一個快要發瘋的部分,不知道哪天就要控制不住自己了。
以上就是在講憂鬱症的始末,而這一切的原點就是「你心中有一個美好,可是當你在人生中被嚇到時,你就愈想愈害怕,同時也就會把那個美好愈想愈美好,然後你就躲到「美好」裡面去了」。
其實你必須像佛陀一樣,真實地將雙腳踏在塵土中,去跟眾生交流,你才能真正在眾生的身上,看見「佛國世界」的願景;如果不是這樣,你就剛好在走相反的路,反而是掉入地獄中去了,你執著的「完美」反而導致你走上一個變成鬼的歷程(例如所謂的「正義魔人」)。
我們必須經常去跟別人交流、願意去瞭解別人的處境和思想,由於我們不採取封閉的措施,我們就會透過這些接觸去反省自己、去調整和奉獻,那麼我們就會成長。當你一直採取切割、批判、隔離或關閉時,你就危險了。
你心中的美好,可以變成你自己努力的動力,卻不能變成你對現實的批判和拒絕,你要在現實中找到途徑去改善你的實相,讓它變得更好。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生活在廢墟時,他會找出一個花瓶,插上一朵鮮花,告訴自己就從這裡開始幹起!
「願意改變現狀一點點」這就脫離完美主義了,這就是完美主義者一直討厭去做的事。可是當你願意去「讓現狀有一點點改變」,這個正是最珍貴的「回頭是岸」,這樣就對了。
例如你是一個重度的憂鬱症患者,有件小事可以讓你改善一點點,你願意接受這個目標,願意說「好,我不嫌它小,我來做做看」,這就是回頭是岸了。透過這些「做對的小事」的累積,就像高鐵開始慢慢加速,雖也要從零開始漸漸啟動,但到後來卻是可以突飛猛進的,而你在這個腳踏實地的過程裡面,你就會開悟到真正的「神」。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