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病」,到底要怎麼去理解?很多人以一種彷彿「原罪」的概念去看待它:也許在前世自己做了什麼壞事,所以現在必須承受著自己無法解決的痛苦。
其實並非如此,「因果病」甚至可以簡單地說,就是人先天帶來的,要去改變的習慣。
如來說,既然你已經來到這個地球,你就有先天帶來的,要去改變和調整的功課。所謂的「因」,包括了先天生理上的基因、先天心理上的個性,這些反映了我們在輪迴中演化到現在,自己靈魂的素質;而今生我們外在的境遇則是「果」,是可以用來幫助我們認識這個「因」,給我們機會去改變這個「因」的,而一旦「因」改變了,「果」也會跟著改變。
那麼「病」又是什麼呢?
接下來用一個例子,讓大家能夠去意會: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們曾說,有些通靈人去幫助別人,後來自己卻會發生問題,是因為他先天上有一些習性,這些習性會造成他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己的貪嗔癡跑出來了。那麼為了讓他有機會去改變,神就會去「修理他」,也就是透過一些狀況的發生來提醒他,不能夠這樣或那樣做。
那他雖然也感受到有神在提醒,可是心裡有的時候卻還是會有這樣的想法:「不好意思啦!我這次頭都洗下去了,請神明再給我通融一次...」如來說,什麼是因果病呢?這個「再給我通融一次」的心態,其實就是「因果病」。
為什麼呢?因為明明不該再做的事情,為何這次還是要因循?就是來自於他的習慣,所以這就是因果病。所以所謂的「覺醒」,請大家不要高來高去的去談,「覺醒」講的就是「要去看到自己的因循」。
例如有的通靈人他明明比一般人更知道有神,可是他還是要去貪,他在心裡跟神明說:「這次就饒過我一次,下次我不敢了。」其實這種想法就是因果病的現前。但神真的很溫柔,祂真的會通融他,而且還是會繼續用各種方式提醒他要「心存善念,福氣綿延」。可是每通融一次,這個人的因果業力也會更為加重,而當他的因果業力加重,他大翻船的時間也愈提前——也就是那種會造成他很大的損失、痛徹心扉的事就會提前發生——到時候他就會後悔之前每一次自己對自己的「通融」。
所謂神的通融,是人雖然犯錯了、走偏了,但祂會將你的損失保護在一個範圍內,然後給你提醒,讓你有機會能夠即時回頭。然而神其實是知道這次通融你,你是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的,如果你其實是會變得更壞,祂還是有可能通融你,但像這樣的情形,你就會發現,不久之後你會在別人的事情上看到一些跟你狀況類似例子,卻有很糟的下場(例如從新聞報導、或是周遭認識的人那裡),讓你更強烈地感覺到不能夠再這樣做。
總而言之,當你做了一些不對的事情,除了你自己內心也覺得不好,神也會透過一些事情來告訴你這是需要調整的;任何人都是這樣受到眷顧的,只是不同的人被提醒的方式不一樣;但那一定是以當事者自己會有感覺的方式去提醒。也許是突然聽到走過的路人講了一句什麼話、也許是今天就突然發生了一個小狀況...如果你去對應那個心裡面正覺得「有虧」的事情,你就會很明白,那真的是在給你提醒,這就是神的溫柔,這其實就是神在對你說話。
如果你跟神講說希望這一次能夠通融你,而你果然平安過關了,在過關的同時也你有懺悔,決定不再去犯同樣的錯,甚至去做一些事情來彌補,那這樣你的因果業力就不會再加重。
只可惜有的人心態上是「皮」的,例如這次過關沒事了以後,他又依然故我,繼續一次又一次地跟著貪念去拿不應該拿的東西,也選擇去忽略在生活中神給他的提醒。那麼表面上看起來一直都還沒事,可是未來神給他的提醒,就會變得很大,會逼得他不去改變不行,到那個時候,這個人就會非常後悔地覺得「早知道不要這樣就好了!」
所以如果你向上天說,希望通融你這次,可是之後你並沒有懺悔改過的話,其實你的業力是更加重的;也就是說,日後神就會對你「下重藥」,讓你去觸及那種「會痛」的經歷,但雖然是會痛,還是會維持在一個讓你仍然可以學習的範圍之內。
以上講的這些,是在一個人的心是比較善,只是一直會去因循一些不健康的「習慣」的狀況下,神的處理方式。可是如果連他的心都已經變壞了,就是已經從「皮」變成「故意去跟自己的良知背道而馳」,那麼有的人,神就會讓他發生非常重大的事故,或是直接把他「收回去」。(重要附註:這個邏輯不能反推。)
像目前的社會,大家都看到所謂的「三寶」很多,可是其實同時也有很多「三寶」被收回去了。有的人會說:「怎麼會呢?他很乖呀、很有禮貌啊,怎麼會就這樣走了...」可是他真正的行為模式與存心是什麼?答案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剛剛講的訊息,是講一個神的處理的大方向,請大家不要針對個別狀況去評斷什麼,講這些的用意是讓看的人瞭解有這麼一回事,也就是當人在做明明自己也知道不對的事情的時候,因為害怕會出狀況,很多人就會在內心裡面跟上天請求一種通融(無論他平常信不信神)。而如來的意思就是告訴你,神是真的存在的,也真的是會給出通融,保護你在一定的損失範圍之內。但你既然希望能夠得到某種通融,你就要真心去懺悔、去改你的這個「因果病」,不然你不只不會一次一次僥倖過關,還會讓嚴重的後果愈來愈提早發生。
所以「因果病」是什麼呢?那個「病」就是你自己會一犯再犯的事情裡面,那個一直不改習慣。因此所謂因果病的療癒,就好像你本來一直在酗酒、或是總是酒後駕車、或是總是寅吃卯糧,可是你終於下定決心把它戒了、改了,那你就是勾消了那個「因果」。
說到這裡,附帶就可以解釋命理中所謂的「你幾歲幾歲會遇到一個『關卡』」,這種情形到底是怎麼回事?人生是有一種階段性的,就像命理中說的「十年大運」;每次在你來到一個階段的結束時,這裡面沒有通過的功課,就會有一種類似於「期中考」那樣的;比較大的考試卷會出現,這仍是神在安排的,也是神的溫柔。所謂的「考試卷」,就是「以覺醒的教育為目的,而給予的狀況題」,只是這次出的事情會比平時來的大,因此被命理詮釋成為一個「關」。
所以命理談到的關卡,其實並不是一個因為你活到了幾歲所以就會遇到的「不順利」,而是神的世界對於每一個人;在你這一世來學習的歷程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予你一次比較大的「提醒」。這就像一個階段性的「盤點」,用意是「比較強調地提醒你」去注意你的前一段生命經歷裡,你一直縱容的小過小錯、或一直在拖延的功課。
尤其如果你上一個階段的這些小過小錯,其發展趨勢有呈現出,下一個階段你的心性將因此走偏更多的話,那麼這個「關」所出現的困難就會比較大;但是所謂的大,也主要是以能夠讓你看到問題,讓你有機會去反省修改為主,不至於會讓你的人生就因此走不下去。
在面對這個階段性的考卷時,你是否能夠過關,端看你能不能回到「心」,也就是回到真誠和善念去面對,如果沒有回到「心存善念」去作答的話,這個結果則是可大可小;「可小」的話,也會比你平常的狀況要大,會讓你損失比較多;「可大」的話,甚至有的人會直接「GG了」,重新投胎去。
實務上說,通常也就是你在人生某個階段結束的前後,容易發生比平常大的意外,例如有人會在退休時間的前後忽然生大病、或是結婚前忽然事業發生危機等等。這些就外人來看,會覺得是一種無常,或許很同情你,可是你如果回到自己的「心」,你會知道除了外在的因緣條件之外,你自己其實是有責任的,那裡面其實是有你一直沒有真正去面對、去改變的「因果病」,所以才會出這樣的事情。
但如果你平常都有在覺醒,對於自己的過錯有在懺悔、有在留心修正的話,那些人家說你幾歲會碰到的關卡,也可能什麼事都沒發生,或者只是發生一個小小的狀況而已。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平常有在修的人,人生比較不會遇到太大的事情。」道理就在此。不過所謂的「有在修」,也是要有「清楚」在裡面的那種「修」才算,不然的話,有的人根本只是表面上有那個修行人的樣子,實際上卻根本在擺爛,那神也會在你的「修行生涯」裡面,讓你的問題點蹦出來。例如你跑去出家,可是你根本是在裡面「要」,不是在裡面「奉獻」的,那階段性的時間點來到的時候,你的醜態也會被爆出來,讓你失去名聲,不得不去面對。
同樣的,有的人走入身心靈工作,本來的初衷是真的想幫助人的,但漸漸他的自我在裡面膨脹以後,就變成是以貪欲在做事,在編織自己的未來,那麼他有一天就一定會撞到一座冰山,然後大翻船。所以一步一腳印、實實在在做事的人,有時會感嘆有些人靠著投機不實的操作,很快變得風風光光,可是你千萬不要只看他的現在,因為他的人生走到一個階段,就會突然一個跟斗整個栽下去的,到時候他就只能從頭開始了。
所以如果沒有真正的德行和智慧的話,任何快速的擴展、爆紅的風光或意外的獲得;例如突然得到很大的工作機會、中了大樂透等等,其實都是很大的考驗,背後都藏著很大的考卷。除非你的智慧足以駕馭這些事情即將帶來的一切,那你就可以順著浪頭上去了,否則你上去不久,反而會重重的摔下來,摔得比原先還低,這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所以關鍵就在於你是不是「有德行和智慧」,可是這個「德行和智慧」要怎麼來呢?其實也就是要看你的「因果病」,在平常的時候面對了沒?改變了沒?
有句話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大家來諮詢或上課,目的就是想要那個「早知道」;那麼,那個「早知道」可以做什麼呢?其實就是透過「早知道」,去及早化解你的「因果病」。所以你來上課,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化解自己的因果病。例如當你透過學習,瞭解了很多事情以後,你就會開始看到你以前看不到的「因果」,於是你就會驚覺:「我本來以為這樣做沒有關係,可是現在我才知道原來我這樣做,別人是會那樣看待我的,原來這樣做對我根本是不划算的。」
你看到了自己的誤區,你就自然不想再這麼做,那你就會開始有意識地去改變你的個性和習慣(當然這也要有方法循序漸進),然後你的「因果病」就像漸漸失去水氣的烏雲,它就不再凝結、下雨,而逐漸消失。然而還不只是這樣,反過來說,你所轉換的新的軌道由於是更健康、對你自己更好的,因此你的人生不只是可以止跌,還會開始向上走,因為你會比以前更清楚地看到你的每一步,應該怎麼去選擇,才可以做出利己又利他的事情。那麼這新的因果軌道,便會為你的人生帶來會讓你感覺「出運了!」的未來。所以說化解自己的「因果病」,就是在準備足以讓你的未來步步高昇的「德行和智慧」。
這就是為什麼如來在上課時所給予的訊息,鮮少去談論那些高來高去的東西,總是給你可以直接在現代生活中去運用的智慧?因為真正「高層次」的教育,是「引導你在你自己的人生版本裡面去步步蓮花,最後走向那個最終的開悟與解脫」的教育。有很多法師很善於申論那些高來高去的境界,他們可以把開悟講得非常精彩,然而他們很多人連怎麼去生活都不懂,連去看懂時代的變化,讓自己的志業能夠善巧應變的智慧都沒有。那麼,他們要怎麼教一般人,在這個正快速顛覆過往經驗的複雜社會中安身立命,還能夠「步步蓮花」呢?這些習慣在講台上高談闊論的法師,一旦在現實世界裡運行,自己的框框架架就弄得自己和旁人處處滯礙、落後,那又要怎麼教別人修行呢?他會變成用他的頭腦很「匠氣」的在教,而不是有智慧在教了,而這就是為什麼整個佛教,或是世界上的各種大宗教,都在一直流失信眾的原因。所以,為何現代人反而覺得宗教是很遲鈍、很封建的東西?根源就在於這些神職人員,自己其實連自己要怎麼在這個他所投生的時代修行,他都不清楚。
佛經已經是千年之前、甚至更早年代的智慧遺產,這其中確實有很多珍貴的東西,可是經過了很多「方便」所造成的扭曲,以及在人類歷史中必然的政治化過程,許多「積非成是」的概念也被覆蓋到這些古老的語言裡面去了。所以「學佛」並不是高來高去的想去「讀懂經典」,因為許多你所奉為圭臬的詮釋與教導,已經充滿了你所不知道的政治。
那真正的「學佛」是什麼?就是就你自己生活中,你實際上的「因果病」,一個一個去看到它、面對它、打開更多角度與視野去審視它,然後決定用你的「當下」去結束它。在這個過程中,你自然會明白很多佛法真正的本意、你自然會開悟到很深的境界。
那麼,若要「打開更多角度與視野」,就需要你的謙遜;若要「決定用你的當下去結束它」,就需要你的懺悔。而當你這麼做所產生的新的軌道,那就是「往上修」,也就是真正的「成佛之道」。
※文章歡迎分享,請註明出處連結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ae5c9c_2f88624b7a884e8cbc7224947ccbe036~mv2.jpg/v1/fill/w_980,h_1307,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ae5c9c_2f88624b7a884e8cbc7224947ccbe036~mv2.jpg)
圖:京都 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