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三問》——與你的高我和天命整合
- 章成禪師
- 9月30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人都過世這麼多年了,靈魂還會在墳墓那裡嗎?|
清明掃墓時,你會不會有個疑惑:人都過世這麼多年了,這個人的靈魂難道還會在墳墓那裡嗎?如果不會,又去哪裡了呢?
其實你所認識的那個人,他仍然以無限平行宇宙中的一個版本存活著,但你已選擇去知覺一個,他在你的平行宇宙中死亡的版本。
換句話說,在無限當中,也有一個平行宇宙是:在他的世界,是你比他先死了,所以今年是他去掃你的墓喔。
因此當你問:「這個人去哪兒了?」那麼只是因為:「你不在他的世界裡了。」
是不是很有趣呢?
「那『靈魂』這個概念該怎麼解釋?靈性知識裡面,不都說人有靈魂嗎?死亡就是靈魂脫離了身體,所以我們才會問靈魂去了哪裡?」又有人問。
首先,在無限的平行宇宙中,有一些平行宇宙裡的你,比現在這個你更「覺知」;他們的覺知程度,是可以同時覺知「多個平行宇宙的你的版本的存在」的,而不像你只能感覺自己活在一個單一的人生裡。
這個可以覺知到「更多的你」的那個版本的你,就是世人所謂的「靈魂」或「高我」;但「高我」之上還有「高我」…就是說,甚至還有「更有覺知的你」,他所覺知到的平行宇宙又比剛剛說的那個高我還更多。
而這是沒有止境的!這就是「無限的平行宇宙」之所以為「無限」。
比你的覺知程度高太多,以致於你覺得離你太遠的那個「你」,如果有一天你接觸到了,就會認為那是「神」——其實有關「神」的真相是這樣的。
所以死去的人的人格特質——那個你所熟悉的他——也只是他的「靈魂」其中一個片段而已。而在通靈中所連結到的「片段」,則是你事先已經以你的潛意識錨定的;那個你所能搆得到的他的精神版本。那其實是個比他的靈魂「更小」的「部分」而已。而這個錨定取決於通靈者自身的吸引力法則。
所以終究,人死了,靈魂去哪兒?「靈魂」哪兒也沒去,因為你認識的那個「人」,只是靈魂以其中一個「片段」,進入了肉身的體驗而已。
所以清明掃墓,目的其實是為了生者,讓人懂得慎終追遠,也就是懂得飲水思源、懂得感謝,才會去作造福下一代的事。至於死者呢?
其實只有「無限」——一直「合一」上去的無限。
你和他都是。
PS:想瞭解更多會讓你更加開悟的視野,可參考「都可以!就是大覺醒」一書。
|看到負面的事物,是因為自己的信念不夠正面嗎?|
有句話說:「信念創造實相」;地藏經也有一句名言:「一切唯心造」。所以有的人就想:「如果我想生活在美好的世界裡,我就要有比較美好的信念;那麼,反過來,有些人一直在針砭這個社會的不好,是不是因為他活在比較負面、不夠光明的信念裡呢?」
其實這件事不能如此簡化去看。
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更覺醒,他會活在一種什麼樣的「平行宇宙」?會是「只看見美好事物」的那種嗎?
其實不是的,更覺醒的人的「宇宙」,是「能夠看到更多平行宇宙同時存在」的宇宙。
比如你比較年輕沒有閱歷的時候,參加一場宴會覺得燈光美、氣氛佳,食物又棒,你就覺得很享受、很開心、今天真是賺到了。但是同一個場合,有一個人比你的閱歷更豐富、觀察力比你更敏銳、智慧比你成熟;那麼他當然也知覺到了美麗的燈光、美味的食物。可是他還知道:今天主人為什麼要宴請這些人來?他也知道別人的閒話家常裡面,是在打聽什麼、暗示什麼?他知道這些是同時存在的。他會看到裡面的人各自活在自己的想法裡面,活在他們不同的生態裡…他可以同時看到這麼多人的「平行宇宙」,這就是更覺醒的人所處的狀態。
另一個比喻是在醫院的情形。一般人去探病時,都只會進去一個病房裡,只關注在那個病房中,自己親人發生的病痛;可是在櫃台區的護士們,他們要同時照看所有的病房,所以他們看到的就不只是一個病房裡的故事,而是每個病房裡的故事。因此他們會很知道每種家屬的不同反應、每種病人的不同個性…也就是說,他們所「在」的那個宇宙,是包含著每一個病房裡的小宇宙的;可是每一個病房裡的小宇宙,卻沒有包含他們的。
那這個就是所謂的「層次」了。所以對於「平行宇宙」,不要只想成是不同的信念區隔出來的平行世界,其實這裡面還有「層次的不同」。當你更加覺知時,你的宇宙,會變成是你可以看到愈來愈多別人的小宇宙——你很容易看到他們的生活軌道;看到他們繞著他們的信念、習慣所帶來的利弊得失。而也因為你看到的東西比他們更多元、又更完整,所以你就不容易「被牽著鼻子走」——也就是不容易被別人製造出來的「引力」去影響和牽扯。所謂的「引力」,就是透過對方的愛恨情仇,去架構出來的一張能將你的情緒捲入的網。
所以平行宇宙不只是平行的,它還有「層次」;愈「上層次」的層次,包含著愈多的下層次。上層次看得到下層次的存在,可是下層次看不到上層次的存在。
例如有的人,他自己的生活其實過得很單純、也很好,可是當他看到旁人在受苦,或這個社會上有很多衝突在發生,他有意願去奉獻更多,就會開始深入去瞭解。當他看進這些原本他沒有太去知覺的地帶,就會開始看到另一個層次的社會了。當他一層一層地深入瞭解下去,看到愈來愈多不堪和醜陋的面向、也看到許多扭曲的愛與缺乏智慧的善良…這種「黑白交錯」的層層看入,就是地藏王菩薩「下地獄」的意思。但他並非跑到一個更差的宇宙去,而是這個宇宙本來就有這麼多層次,只是以前沒有這麼擴展意識去看而已。
然而,當一個人是以真心去關懷這個世界時,他所能覺知到的平行宇宙,除了往更低的層次擴展下去,也同時能往更高層次擴展上來。以世俗的例子而言,就像一個人開始關心台灣教育問題的話,那麼他就會開始看到以前看不到的弊端,可是也會看到以前沒有留意到的典範(也許是跨國的),這個擴展是雙向的。
所以,當你是以愛去「下地獄」,你才能同時意識到真實的「天堂」是什麼。
很多人直接去找天堂,但那天堂是自我的投射及逃避,也是非常脆弱的寄託。其實真正的天堂——有一天你會知道——它並不是與地獄相反,而是包含著地獄的。也就是說,當你看見的天堂,也包含著地獄,這才是真正的天堂。
也就是地藏王菩薩看到這些地獄、並在跟這些以地獄的方式生活著的眾生周旋、引渡他們的時候,他反而更能夠意識到真正的「佛國世界」。真正的佛國世界,就是連這些地獄,也都是佛國淨土的一部分!能意識到這個,就再也沒有地獄和天堂的區分,這個才是真正的天堂。
上面所說的意義,只有真的走上這條路的人才有機會瞭解。這也就是將佛法中的「大乘」與「小乘」統合而為「一乘」的開悟。而為什麼地獄也是佛國淨土的一部分呢?其實在《奉獻》那本書也有觸及,卻沒有明說。那本書的封面文案說:「你早就被全體宇宙無私地奉獻著,一無所缺、一無所障!而這樣的開悟……只能從奉獻開始!」
「宇宙全體」就包含著所有的存在,無論你說的大壞蛋或大好人。然而,為什麼連大壞蛋,都是在為你無私的奉獻呢?若就人世間的立場來看,是說不通的;可是當你有「一乘」的開悟時,你會明白這個圓滿。
PS:本文改寫自「都可以,就是大覺醒」一書(商周出版)
|我該知足?還是尚未完成人生使命?|
問:我的心裡一直有兩個互相矛盾的我,常常在互相拉扯著。一個我覺得:我應該知足了,現在這樣就可以了;另一個是我一定要做出點什麼,我的人生不應該只是這樣。
關於這個矛盾,現在有一個提示:也許思考的起點,不是「我該如何?」而是先去找到你真的認為珍貴的事情。因為人生的整合會從這裡開始,讓矛盾可以消失的關鍵在此。
人生中,有什麼價值、什麼事物是你真心想守護、想完成的呢?
常常有人問:「雖然想要自我實現,卻有很多恐懼,可否破解我的恐懼?」其實,不要一直探討恐懼,你要去看你有什麼非做不可的理由?如果有非做不可的理由,你就會有力量了。
人不是因為研究恐懼研究得很透徹就能跨越恐懼。人家說為母則強,為什麼當了媽媽以後,打小強、爬高梯…以前不敢做的事的現在都敢呢?那時候你的心就整合了,很多困難你一下就跨越過去了。
然而,「找到你真的認為珍貴的價值與事物」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說,靈性成長走到這一步,已經完成三分之二了。很多人上心靈成長課、看靈性書、到處跑…即便跑了十幾年都不代表他很靈性。為什麼呢?因為他只知道什麼是他渴求的、想要的,但並沒有發自內心,感受到什麼是珍貴的、是他想去守護、去完成的。
我們三歲就可以說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可能活到三十歲、四十歲,都說不出自己真心願意去為它付出的是什麼。可是人生中清晰地、有力量地在生活著的人,都是因為後者。很多人在追求靈性,其實他並沒有真正的上道,他就是一個殼,問東問西的,看起來都很想要,卻都臨陣脫逃。這就像很多人即使說財富很重要,他一回家也還是立刻倒進沙發中刷手機。
所以,去找出「什麼是你真的認為珍貴的價值與事物」,這或許才是智慧的起點。但這個答案不是用頭腦去想出來的、不是激勵課程可以帶給你的。你也知道那不會帶給你持續的力量、不會終結你內在的矛盾。你要用「感謝+反省=奉獻」去體會生活、察看周遭,久而久之,它真的會從你的心裡「油然而生」,而它是會讓你「真正有所決定」的。其實每一個階段,你的感悟也會不同,但它們會有一個共同點:愛。因為源自於愛,所以你很有力量。
上身心靈課的目的就在這裡。它可以陪伴你在生活中去體悟出來:身為這個你,真正想守護的、想去完成的價值是什麼?當你看到這個,你就開始整合起來;你跟你的高我、你的天命就整合起來了。
※文章歡迎分享,請註明出處連結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
「心的智慧」頻道,由章成禪師親自講述,每月15日與30日更新。讓您多一種學習智慧、吸收好能量的選擇。
歡迎收聽「心的智慧」頻道:
YouTube
SoundOn
Apple Podcasts
Spotify


![4393328_91475 [轉換]-01.pn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7f14ef_266fe870a2a74bcc87e5d55fe21e0469~mv2.png/v1/crop/x_220,y_0,w_980,h_80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7f14ef_266fe870a2a74bcc87e5d55fe21e0469~mv2.png)



![4393328_91475 [轉換]2-01.pn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7f14ef_c79ae312db2542219c0901c0b8950aae~mv2.png/v1/crop/x_0,y_518,w_980,h_282,q_85,enc_avif,quality_auto/7f14ef_c79ae312db2542219c0901c0b8950aae~mv2.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