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393328_91475 [轉換]-01.png

章成禪師對你說

文章不定期更新,歡迎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文章消息。

《一個修為,讓你賺更多錢》 ——給自己2024年最好的新年禮物

老師有個學生,有次分享了一個「小小開悟」的經驗:

他請師傅到家裡面來改善家中櫥櫃的分隔層,雖然事先把物品都取出來擺在客廳地板上了,卻忘了某個鞋櫃的鞋子沒有取出。結果師傅明明看到了,還是直接在櫃子裡面施作,於是粉塵將整櫃子的鞋都污染了。

等師傅又去施作其他櫃子時,他才發現這個狀況。面對一整櫃鞋子的粉塵,他第一時間是生氣的,尤其立刻想到有幾雙心愛的布鞋,會不會擦不掉這些粉塵呢?正在懊惱和埋怨、後悔著選擇這個師傅來時,他突然感覺到自己正像老師上課時所講的「正在進入『情緒的地獄』裡面」去了。接著很奇妙,心裡就出現了一個發亮的思想說:「與其抱怨,不如馬上做!」

於是他立刻拿出吸塵器和抹布,開始清理師傅弄髒的地方,結果做著做著,居然發現清理起來比想像中的容易。師傅的工作整個結束時,他也同步都整理完成了。

於是他心裡又多了一份領悟:「五分鐘可以做完的事,就不要花十分鐘去抱怨!」

沒有錯,其實在社會上做事也是這樣,與其抱怨,不如馬上去做,你就不會「憂鬱症」了。

#開了太多視窗卻關不掉的人會得憂鬱症

有很多人會憂鬱症上身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其實是一定要處理的事」卻沒有馬上去做,這些未處理的事就變成他腦子裡的跑馬燈,一直在「碎碎唸」,形成他潛在的心理負擔。剛開始一件、兩件事還好,可是當這種「不馬上做」成為一種習慣,心裡面沒有真的關掉的「視窗」愈累積愈多時,每個視窗都有東西在跑、都要佔據他內在的空間,他整個人就會變得愈來愈卡了。

甚至於因為這些「碎碎唸」太多,會演變成連不干他的事的事情,他看到了也會激起腦子內的碎碎唸。如此日積月累,他的腦神經就開始衰弱了。

#情緒的燒燙傷不處理就會變成玻璃心

例如這位學生如果沒有立刻捲起袖子去處理被工人弄髒的狀況,繼續讓責怪、討厭和懊惱的「碎碎唸」持續,那麼即便他事後還是要去打掃;在持續多時的「情緒燒燙」之下,這次經驗也會變成他的「傷痕」,讓他開始對類似的事情敏感。也就是說,以後連他在路邊看到別人在做工;把某些東西污染弄髒的時候,「現在的工人都圈圈叉叉…」的碎碎唸都會自動出現了。也就是即便是不干他的事,都會跟他產生糾結,都會產生討厭或不平的情緒了。

那麼試想,生活中有那麼多因為別人的「不是」所造成的困擾,如果你都任由你的情緒「燒燙」你好一陣子,然後才去處理,你的心不就會到處是敏感的傷疤了嗎?而這些敏感傷疤又會更加放大那些「不是」的「不是」,變成好像那些行為非常地惡劣,這樣你的情緒就會常態性地變糟了。

你可以觀察常常對社會新聞或路邊看到的事情,會有比較多情緒反應與批評的人,是不是精神的狀態都有一種「緊」?雖然他們很有正義感,說出來的話聽起來都沒有錯,很有道德正確性;可是,他們也常常會覺得人生「好紛雜」、「好累人」,好想趕快「算了」以獲得輕鬆,可是又覺得不甘心——他們老是在這兩者之間擺盪和衝突,不是嗎?

其實這就是因為他們心裡的碎碎唸太多了,而這樣的精神緊繃,久了以後自律神經就失調了。

所以如果你要中止這種負向循環的話,遇到明明可以馬上處理的事,你就不用碎念了;你要知道對錯並不重要,馬上就去把你的東西照顧好、弄好,你就會輕鬆了。

這個模式一旦養成習慣,你會發現自己有一個很明顯的改變,就是遇到不順心的事,它不再像以前那樣很快變成你心裡的一道傷痕,而是「過了就過了」。因為你很快處理好了。這樣你在路邊看到同樣的事情時,你的想法也會很奇妙地變成:「現在的工人素質就是這樣的,所以其實施工前自己要做好防護。」反而變成了比較積極的心態。

#立刻行動即能無念

然而這個還是比較有「念」的層次,如果你遇到問題都愈來愈快地直接進入處理程序,不逗留在情緒中,那麼當你看到路邊有什麼情形發生時,你連一個想法都不會產生;你只是看了一眼,就繼續走你的路了。因為它對你而言完全不會投射出「阻礙」或「煩惱」的意涵。

這其實正是佛陀所講的;超越禪定的「無念」(活的無念,不是如草木不能應事的無念)。

反之,看到人家的事情,就算明明自己並非當事人,心裡也不由自主產生碎碎念的狀態,其實就是「卡到陰」。雖然他總覺得不是自己的錯,起因都是別人,可是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像自己這樣「負面敏感」呢?為什麼別的人就可以輕輕鬆鬆過日子呢?其實自己也知道,是自己有個容易「過不去」的個性。

但這個部分的個性是可以改變的。容易被外在所看到的東西「卡住」(不舒服、愛批判),是因為平常很多事情自己常常在抱怨、責怪,卻沒有馬上捲起袖子去為自己處理,才由「碎唸」累積成這種「心靈體質」的。所以你只要時時練習轉一個念:「事情既然發生了,只有立刻開始去想怎麼處理,才會對我自己最好。」然後你就馬上開始進行處理-你只要轉變成這個模式就可以了。(註)

(註)想找到更具體的方法協助自己轉變模式,可報名單堂課:「 揮別沉悶,活出人生的甜度——談「正向的整理、負向的整理」。

#不抱怨的人賺得錢會更多

你不必擔心說,這樣你會事情永遠做不完、你要一直幫人家收爛攤子…其實剛好相反,當你立刻進入處理的模式,除了你的心境不會停留在「討厭的感覺」之外,處理完了以後還更會有一種「我有能力」的喜悅感。而這些正能量就會使得你對於這件事情,產生出更具有建設性的檢討——你除了能夠知道下次再發生的話,怎麼處理又可以更快更好,甚至還會從這次的處理經驗裡面,看到你日後可以怎麼預防。

你看成天在罵小孩的父母,他們自己是不是也很奇怪地一直在重複同樣的教養方式?反而是不想罵小孩的父母,比較容易進入「怎樣有效地讓孩子的習慣改變」的思考與學習。所以他們很容易從積極處理,到學會預防(也就是懂得如何帶領孩子建立好的行為模式)。

這就是為什麼有意識地不想抱怨的人,人生會容易走向成功。而一直碎碎唸的人,就算明明某些社會趨勢已經成為常態,他還是千年不變地用同樣「討厭的心情」一直在唸,反而一直不會去更新他的認知,讓自己有能力去駕馭。

所以,即便是因為別人沒有弄好,造成了你的困擾,可是如果你總是能夠立刻去處理、收拾,你除了會發現那個愛碎碎念的自己不見了之外;還會發現,你賺得錢比以前更多了。

為什麼呢?因爲除了以前那個愛碎碎唸的自己消失了,自己遇到困難時,處理與應變的能力也增加了。也就是說,這樣的你也更能夠「通靈」喔!就是你面對問題也常常容易有靈感發生,馬上想到這個狀況可以怎麼去補、怎麼去救,就可以繼續完成事情了。

於是每每救援成功以後,這些經驗就讓你更能夠了解社會的現狀是怎樣、更了解別人也會碰到哪些問題…於是這些心得都會變成你以後做人做事,為別人設想得更周到的能力,讓你很快獲得重用與提拔;對於想創業的人,這些心得也會自然而然會轉換成你所看見的「商機」,讓你去賺更多錢回來。

所以一直願意主動去補救、處理問題的人,眼前看起來是花了時間、花了體力心力,也蒙受了損失,可是就是因為這樣積極去處理的經驗一再累積,他更知道事情要怎麼去改進、東西要怎麼去改良,才會更好。這等於就是一直透過「主動去做」的過程,自己成為自己的老師,持續在培育自己成為一個更有能力、更有眼光的人了。

而「從解決生活問題的實務經驗中所培養出來的能力」,其實就是一種「斜槓」。

這些「斜槓」愈多的人,你去公司裡面工作,老闆會發現你獨當一面的能力很強(因為你能獨力處理問題,交出成果),所以你很快就會被升職或加薪;或者是別家的老闆看到你這種遇到問題會立刻去解決的特質,就會來把你挖走(尤其在這個躺平的時代,這個特質真是無比珍貴)。

那你就會明白,生命中誰是貴人?是你,你就是你自己的貴人。

所以你要成為老是在「卡到陰」的人,還是要成為自己的貴人呢?你看,同一件事情當你面對它的模式不同,走出來的人生差距,是如此之大。

#成為自己的貴人就不會有生存恐懼

同時,當你常常捨掉抱怨的時間,直接進入處理問題,你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經驗中,愈來愈肯定「其實那些都難不倒我」。那麼你面對未來,自然愈來愈不會擔心害怕了。那些以前總是甩都甩不掉的「生存的不安全感」或是「被人家影響就很不甘心」的看不開,這些個性都不知不覺煙消雲散了。而你現在常常有的感覺則是「我知道怎麼做事情會更好」、「我知道怎麼做可以賺到更多錢」…你會覺得你的內在好豐盛,好像好點子用都用不完。

2024年即將到來,你能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就是決定「去做自己的貴人」。老師有很多學生,他在還沒有來學習智慧之前的做人做事,都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卻不知道;可是他就常常在看人家吃香喝辣,哀怨自己人生為什麼充滿坎坷、總是事與願違。其實就像今天文章裡所談的角度,如果你不知道「不抱怨」的價值在何處?你就會在你的平行宇宙裡面,總覺得確實是「別人的千般不是」才造成你人生的陷落的。你便會不由自主地一直打開那些關不掉的情緒視窗,不斷加深情緒的燒燙傷,你就一直不知道其實別人給你的「絆腳石」,也可以變成你的「墊腳石」的。

所以「做自己的貴人」雖然是一句很棒的話,但夜深人靜裡每一個關不掉的情緒視窗後面,就有許多你還沒有看見的角度,是需要去看見才能夠化解的。因此如果你覺得此刻的人生,有一些一直存在、解決不了的困局——無論是金錢、家庭、職場或是親密關係——你可以來上課,用一種「我願意做自己貴人」的決心,跟著如來好好地學習智慧。你會經歷一個不斷看見自己盲點、也不斷看見別人盲點的過程,然後你的心就會回到慈,而不再陷溺在情緒中;你會學到如何更有方法、更有力量地讓事情往你要的方向去推動。

#忍辱波羅蜜的真意

其實這就是在學佛了。佛就是把這樣的「慈」與「能力」走到極致,而被尊稱為所謂的「大慈大悲大雄力」。而今天文章所談的道理,就是佛教「六度」中的「忍辱波羅蜜」的實踐版。「波羅蜜」是梵語,意味著「到彼岸的智慧」;也就是佛說的「忍辱」並不是純粹只是「情緒的壓抑和隱忍」,而是可以達到開悟成佛的一種修行方式(六度之一)。所以一般人的「忍辱」和「忍辱波羅蜜」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按照今天如來教給你的概念去實踐,你會發現你所得到的益處,就是達成一種更通達、更有能力、也更無念(沒有情緒沾黏)的自在境界,而就算你沒看過什麼佛經,其實你已經在執行「忍辱波羅蜜」(可以通向解脫的忍辱)的修持了。

所以不要覺得今天所談的只是很生活化的東西,事實上它們都是在講很高深的佛法,而且是讓你可以經驗到「學佛」實際會有的開悟與豐盛的佛法。老師很感恩如來給予的這些訊息,能夠這樣去演說佛法,真的是太慈悲、也太有大智慧了!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除了誠摯地祝福大家有個更美好的2024年,更希望你能夠真正下定決心來學習智慧。我們有免費的課程,也有收費的課程,無論你在哪一個階段,都希望你知道:學習智慧,能讓你的努力事半功倍,這是你這一生,可以為自己所做的最好的奉獻。


圖:巴黎。拉法葉百貨公司聖誕裝置

​連結已複製!

4393328_91475 [轉換]2-01.png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畢。經歷自基督教、佛教、新時代身心靈課程之洗禮,已實修四十多年、專注於樸素禪修三十餘年。
bottom of page